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日本核危机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地产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法治视窗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3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
 第B12版: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
 第B16版:新民楼市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
 第B24版:新民楼市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广告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广告
 第B33版:新民楼市
 第B34版:新民楼市
 第B35版:新民楼市
 第B36版:广告
 第B39版:新民楼市
 第B40版:广告
 第B41版:生活之友
 第B4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43版:彩票看点
 第B44版:广告
 第B45版:好吃周刊
 第B46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47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48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49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50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51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52版:好吃/酒旗茶垆
   2011年3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为在看球 原来在看戏
八年前上海德比的背后
关尹

■ 8年前的一场申城德比,比分牌背后,早已写好了比赛的结果 洪南丽 摄
■ 当年毫不知情的现场球迷还在为双方球员加油助威 洪南丽 摄

  “我拿了35万元。”“金哨”陆俊在镜头前的一句坦白,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把人的思绪带到遥远的8年前,那一场牵动万人心的上海德比大战,竟是如此肮脏与丑陋。

  正如网络上有球迷感慨的那样——总以为自己是在看球,原来都只是在看戏。没错,那就是一台戏,有编剧,有导演,大幕拉开之前,脚本早已写好,结果早就注定。

  序 曲

  故事原本有一个非常好的脚本——申花与国际,同城德比。

  2003年11月9日的下午,阳光照在脸上,温暖而舒服。当时的情况是,国际队积45分排名第一,申花队积43分排名第二,而且两队都比身后的深圳(40分)、大连(40分)少赛一场。在联赛还剩最后3轮的情况下,这一战几乎将决定冠军归属。

  “走出更衣室时,我们信心十足,好像就要拿到冠军。”国际队球员李彦如此回忆。他们“口出狂言”其实大有底气——从2002年开始,前三场德比无一例外都是“小弟”国际队赢。   

  过 程

  也许是前3次德比从未输球累计下来的自信,国际队的球员并没怎么把申花放在眼里。不过,他们慢慢地发现,情况越来越不对劲。

  “一有机会,主裁陆俊就会向申花的球员提醒什么。而我们只要动作一大,肯定要吃牌。”国际球员回忆道。

  如果一切风平浪静,或许还不至于引起轩然大波。但高潮出现在下半场第19分钟,国际队的边路快马沈晗在右侧边线附近,一脚踩在申花左后卫孙祥身上。红牌!陆俊果断出手。不得不提的是,那时离沈晗替换申思登场,还不到5分钟。

  “回去后我也看了录像,那次犯规,最多就是黄牌。”当事人沈晗忿忿不平,包括祁宏在内的几名国际队队友围住陆俊,想要讨一个说法,也以碰壁告终。

  那时,国际队已经1比3落后,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茫然,乃至绝望。

  结 局

  申花4比1大胜的结果,已无需重复。国际队输得体无完肤,更严重的是,之前取得4连胜的他们由此一蹶不振,与末代甲A的冠军无缘。汇聚了申思、祁宏、江津、吴承瑛、李明等一大堆明星球员的国际队,在错过最好的夺冠机会后,一路走向衰落。

  没想到,时隔8年之后,这场大戏的真相才呈现在人们面前。出现在镜头前的陆俊身着囚服,一脸憔悴。“当时中国足协官员张健强找我,让我给申花队照顾。还跟我说如果申花赢球,将在金钱方面对我有所表示。”陆俊回了一句,“我知道了。”也许在那一刻,两支球队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当时在足协主管裁判工作的张健强透露,“有中间人找到我,要我给申花照顾。那个人给我70万元,是用一个纸袋子装的。”比赛结束后两个星期,张健强又把陆俊叫到了足协的办公室,“我给了陆俊35万元,平分了这笔钱。”

  本报记者 关尹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