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新昌,觉得新昌遍地是山。
也是的,新昌本来就是浙东“唐诗之路”的中转站,李白梦中瞎嚷嚷的天姥山就在那边,该是别有一番景象的吧。
一路过去,却多少让人失望。“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可是看看眼前的山,山顶平平的,都不高,亏他李白夸的。直到穿岩十九峰耸立在眼前,才知道奇山异水并不是遍地都会有的,山水也如人,出类拔萃的毕竟是少数,那毫无生气的平山,就像我们的平常日子。
穿岩十九峰,大概是丹霞地貌。山虽然不高,可是平地蹿出十九个小山峰,就像是雨后春笋的放大版。山岩壁立,直挺挺的,而古树老藤,附着其上,一片青翠。十九峰前,是一条缓缓的大溪,宽有数丈,一座窄窄的长桥架在上面,是木搭的,虽不是独木桥,参差近之。据说,这里拍过不少武侠片。看这桥的架势,也的确只有大侠们能如履平地。走在我前面的一位姑娘,就吓得花枝乱颤。
这是千丈幽谷的入口,山道迤逦,茶园青青,路边的树,这里三四棵,那里孤零零的一株,若有所待似的。桑树的叶子很宽大,嫩得水灵灵的,朴树的样子则有些古朴,仿佛是一对父女,该是有功夫的,或者有什么深仇大恨,来此隐居。这一条峡谷,绿树阴翳,怪石嶙峋,不是武侠世界的人,是断不会来此栖居的。
武侠片以此为背景,是找对了地方。
十九峰像一道画屏,与另一边的画屏对峙着,夹出这一道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幽谷。可是,跳出幽谷,从另一边看十九峰,又是一番美景。峰头此起彼伏,悬崖绝处,隐隐然有若悬空寺者,挂在壁间,正是论剑的好去处。
走在山鸟啁啾的盘山小径上,我努力把自己想象成一位身轻如燕的大侠,虽然我气喘吁吁,可是大侠是不受引力支配的,十九峰只是衬托了侠士的威仪。
山路时高时低,峰回路转,但见一座吊桥连接着两个峰头。我想象自己腾空而起,落脚在桥中央。可是,两峰间的穿堂风很猛,阴森森,冷飕飕,不觉脚底生虚。谷底不知在何处,剑未出鞘,而人已眩晕,赶紧撤至另一头。向远处望去,平畴连着远山,村镇散落其间;转身看另一边,更高处有一峰,恰似猛狮,它的背上有人影招摇,便有些向往。若我真是飞侠,自然只须此处一点脚,便可腾挪到彼处。而实际上,看似对面,绕道半天。我们跨过一桥,登云梯百步,才得上去。此处甚陡,须手脚并用。可是,一旦登上“狮背”,却又平坦如砥。只是周边非常危险,并无栏杆。但倘是两侠比武,甚是相宜,鸷进猱击,自不在乎悬崖峭壁。我们在人世不曾得意,能在“狮背”上比划一番,岂非不枉此番登临之意?
十九峰中,穿岩峰一处,也甚有意趣。所谓“穿岩十九峰”,盖以此而得名。峰头倒不高峻,吸引人处,乃是巨岩之下,有一拱形空洞处,可穿而过也。而前面即是千丈悬崖,天风浩荡,吹得人要羽化起来。幸好有一长亭,依崖而立,倒可淡然面对云卷云舒。蓦地明了,当初远望所谓若悬空寺者,即此处也。好一个绝世而立的幽僻处,若有一得道高僧坐禅,或一老道练太极,倒是颇合武侠世界之意境也。
所谓侠者,乃出入自由之境,高乎芸芸众生者也。穿岩十九峰,也如侠一样,远在众山之上——两者相得益彰。而凡夫俗子如我,借了十九峰的“肩膀”,“任侠”其间,张扬一番,也算是不虚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