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番禺区火烧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堆积如山的垃圾让参观者们掩鼻而逃的同时也顿感心情沉重。建于1989年的番禺火烧岗,日处理1800吨垃圾大大超过了它的运行负荷能力。据现场管理人员李伟强介绍:“20年前用作垃圾填埋场时,这里还是一个深潭,现在却像盖高楼一样,垃圾填埋的高度早已超过了周围的山头,填埋量已大大超出原来的设计填埋能力,不堪重负。”
这种“垃圾围城”的窘迫,即使是在广州市最大的垃圾终处理地——兴丰垃圾填埋场也一样存在。记者在现场看到,千余垃圾车进场排长龙,每日8000吨垃圾要等着进场处理……
而在广州市黄埔区大田山生态循环园,参观团似乎看到了“垃圾围城”的突围之路。这里有漫山遍野的绿油油的生态蔬菜,还有无公害养殖的猪、鸭、鹅、大鸵鸟和孔雀在园内自由欢快成长。据介绍,这是全国首座为垃圾出路而设计的生态循环园。该园可把占垃圾总量50%的厨余垃圾和果蔬垃圾等有机垃圾进行好氧堆肥处理,形成肥料后供植物作有机肥使用,或将餐厨垃圾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作为燃料或发电利用,沼渣形成肥料,沼液作为液态肥。用有机肥种植有机蔬菜,形成可循环有机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