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社会各界代表亲历“垃圾围城”
~~~社会各界代表亲历“垃圾围城”
~~~社会各界代表亲历“垃圾围城”
~~~社会各界代表亲历“垃圾围城”
~~~社会各界代表亲历“垃圾围城”
     
2012年05月1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州首次举办垃圾处理开放日
社会各界代表亲历“垃圾围城”
陈冀
  据新华社广州5月14日电 (记者 陈冀)从不堪重负的垃圾填埋场到垃圾循环利用的生态园,从千余垃圾车进场排长龙到小区有效实施分类垃圾,14日,广州市政府职能部门、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网友、媒体一起与垃圾进行了特殊的一日游,从垃圾源头分类、中转收运到终端处理,亲历了“垃圾围城”的紧迫与突围。

  在广州市番禺区火烧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堆积如山的垃圾让参观者们掩鼻而逃的同时也顿感心情沉重。建于1989年的番禺火烧岗,日处理1800吨垃圾大大超过了它的运行负荷能力。据现场管理人员李伟强介绍:“20年前用作垃圾填埋场时,这里还是一个深潭,现在却像盖高楼一样,垃圾填埋的高度早已超过了周围的山头,填埋量已大大超出原来的设计填埋能力,不堪重负。”

  这种“垃圾围城”的窘迫,即使是在广州市最大的垃圾终处理地——兴丰垃圾填埋场也一样存在。记者在现场看到,千余垃圾车进场排长龙,每日8000吨垃圾要等着进场处理……

  而在广州市黄埔区大田山生态循环园,参观团似乎看到了“垃圾围城”的突围之路。这里有漫山遍野的绿油油的生态蔬菜,还有无公害养殖的猪、鸭、鹅、大鸵鸟和孔雀在园内自由欢快成长。据介绍,这是全国首座为垃圾出路而设计的生态循环园。该园可把占垃圾总量50%的厨余垃圾和果蔬垃圾等有机垃圾进行好氧堆肥处理,形成肥料后供植物作有机肥使用,或将餐厨垃圾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作为燃料或发电利用,沼渣形成肥料,沼液作为液态肥。用有机肥种植有机蔬菜,形成可循环有机生态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职场方圆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2版:广告
广州首次举办垃圾处理开放日
张丽莉处于多发创伤急性期
教育部昨授予张丽莉 “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香港:智能手机已影响青少年与家人相处
广告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14广州首次举办垃圾处理开放日 2012-05-15 2 2012年05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