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是商家的脸面。上世纪80年代前,多数公司、商店的招牌都是手工书写,这是份脑力和体力结合的技术活。那时,区里有位叫王耕的师傅和他的徒弟国强都是这个行当的传奇人物。只要他们一上马路街面,攀上二层楼高的竹梯,用粉笔四角一点,左手拎桶,右手开笔,就如同在半空表演书法,没写几个字,立刻会有路人驻足围观,赞叹四起。他们写好一个字,上下挪一次竹梯,不洒不沾一点油漆,连漆桶外、漆刷柄也干净如初。写出的字,小字尺方大字平方米,牵丝藏锋悬针垂露,笔锋清晰章法规矩。远观近看,字体端正健壮有力,独具风格,堪称一绝。
我进装潢队时,王师傅已退休,国强兼任副队长。领导惟恐手写招牌后继无人,见我有点写字基础,叫我拜国强师傅学艺,以备后用。这正中下怀,因为我喜欢习文写字。
刚学时,先用毛笔墨汁、排笔颜料在旧报纸上练字,从楷书到魏碑,还临颜真卿、王羲之的碑帖,最后用漆刷油漆在粉墙木板上练写。
学写招牌,先要学会写挂牌。一来挂牌平放桌面容易书写;二来稍有错笔可用松香水拭擦修改,便于熟悉油漆性能为书写门楣招牌打好基础。普通的挂牌长约二米宽约三十厘米,底板经胶裹细纱布,再用老膏油脂批嵌砂光上漆,阴干待用。我初学时,一横笔画便要写上数笔,且笔迹颤抖,字体结构比例失调,漆干后能看出修描的痕迹。熟能生巧后,只需垂直划上五根平行墨线,一气呵成,一块挂牌不到半天工夫。字是仿宋印刷体,和电脑打印出来的一样。终于,我写的挂牌也能挂上中华医学会、电子研究所等单位的门面了。
有段时间,国强师傅被派遣出国修缮领事馆,单位接到门楣招牌业务还得请王师傅出山相助,我趁机为他扛竹梯拎漆桶,连看带问想学点手艺。用油漆写字,和墨笔书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书写的材料工具和技法截然不同。尤其是写门楣招牌,油漆厚薄要适中,还要根据笔画的需要适量蘸漆,多了滴油,少了枯笔,一笔落下决无悔改的余地。
练久了,该上手了,好几次我攀上竹梯就急出汗来,既要注意安全控制竹梯弹跳,又要面壁招牌不让字体布局失真,抖抖豁豁写好几个字,下梯一看,油漆顺着走形的字体笔画慢慢流下,朝我数落讪笑。王师傅调侃说:“看它拖鼻涕,哭也来不及。”满大街的人都在看着呢!真让人无地自容。王师傅安慰说:“谁都要经过这一关。”他嘱我一定要有耐心、恒心,还约我上他家口传手教如何读、析、研、写每个字,探讨手写招牌技艺的传承难题。终于,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实践,我也能登上竹梯,把油漆技术和书法艺术融为一体,在新华书店一家分店写下第一块门楣招牌。
后来我有幸和王师傅等人合写的最大招牌是西藏路桥北堍的“北市菜场”,高约六七层楼,每字约三平方。完成后,我站在桥头看着醒目漂亮的大字,沾沾自喜,不过那是用王师傅的大样复印后油漆的,那是描字。我深知自己只学了点皮毛,不可能成器似王师傅、国强师傅他们。如今,随着图文社电脑制作招牌的普及,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感染力的手写招牌几乎失传绝迹。但那段学写招牌的经历,让我领悟了书法艺术的魅力,从此享受着习书写字的快乐。
明起刊登一组《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