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小区都开展了整治楼道乱堆物、消防通道乱停车的行动,“防灾减灾日”宣传周上,也有本市首批5个社区的“社区风险地图”与公众见面,未来5年内,据说这样的地图将能覆盖全市。不过要让社区安全风险真正降低,恐怕还得老老实实从社区居民的觉悟和共识入手。
上海居住方式虽已普遍从弄堂房子变成新公房、商品房,但普通家庭居住面积依然紧张,邻里关系相较老弄堂反倒更疏远了,一些居民对楼道、小区消防通道的公德意识比较淡薄。此前一些小区整治乱堆物、乱停车,不得不动用社区民警开具限期整改单来强力干预,整治效果自然就难以长期保持。
此外,上海的小区普遍停车位紧张,拥挤的停车也加剧了社区的风险,无论是救护车还是消防车,在进入一些小区的时候都经常遇到“拥堵”。
降低社区风险,必须要让居民们自觉起来,改变乱堆放、乱停车等危害社区安全的陋习。对停车矛盾,也要在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创新达成新的制度共识。这些都要通过推动社区邻里互动,建设熟人社会,让社区居民自己来讨论如何提高社区安全的防范等级,达成共识和真正有约束力的公约,使居民们从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变成善于自我管理的社区主人。
(新民网评论员,网址www.xin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