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学到真本领
滕青松出生在四川南充的乡村,说起对汽修的兴趣,他说:“爷爷是修自行车的,我从小就看着修车铺里爷爷每天摆弄着各种自行车零部件,拼拼装装,手到擒来,看到一辆辆破旧的自行车在爷爷的巧手下焕发出光彩,我会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初中毕业时,小滕看到上海的中职校招生,就毅然报了他十分喜欢的专业。
在群益职校学习的三年时间里,滕青松怀着对汽修专业的极大热情,一步步地积累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校期间,温文尔雅、谦虚好学,是他留给老师们的最深印象,进校没多久,他就被大家选为班长。而且,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也着实感染并带动了班里的每一位同学。
创业秘诀很简单
2009年7月,刚毕业的小滕凭着一股韧劲和勇气,踏上了自谋职业的创业之路。“创业真的很不容易,我出身四川农村,家里条件并不好,刚开始创业时,我手里只有2000元钱。于是,我就从这点本钱开始做起,并一步一步地发展到了今天的局面。”回忆起坎坷的创业之路,小滕说,创业初期因为没有客户,公司没什么业绩,但他仍咬牙坚持了下来。他表示,自己的创业秘诀很简单,那就是始终把客户放在首位,像修自己的私家车那样修理客户的每一辆车。“有无数个夜晚,我都是在修车中度过的。无论什么时间,只要接到客户的电话,即使早已熟睡了,我也会立即从床上跳起来,拿好工具奔到作业现场。”
感恩母校的培育
“我不仅感激母校教给我技能,更感激老师们教会了我怎样立足社会,怎样在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滕青松说,他永远也忘不了,他的班主任吴新天老师传授的汽修机械知识把他领入了行业大门。吴老师还是他的最忠实“客户”呢。当年,小滕起家创业时,吴老师开着自己的车来当第一个修车顾客。在小滕遭遇困难、生意陷入重围时,只要一个电话,吴老师都会来开导昔日的学生,并帮着思考走出困境的办法。
小滕说,现在他的门店生意有了不小的起色,雇的员工也多达十几人,但他接下来开的新门店,希望选址离群益职校近一点,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的汽修店办成学校的一个校外实习场所。“我会尽力去帮助那些真心想学到技术的同学们的。“他说,回报母校的最好办法,就是为学弟学妹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本报记者 王蔚 通讯员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