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 缴费长龙消失
青浦供电公司的营业厅位于城区,业务繁忙。不过记者看到,坐在长椅上排队的市民基本不超过15人,每个窗口办理业务的时间平均为五六分钟,最快的缴费业务一分钟即可办结。徐爱蓉说,几年前,营业厅可没这么“轻松”,等候队伍相当长,又没有叫号机,一到每月缴费截止期前一周的高峰时段,队伍甚至会排到营业厅的大门外,用户意见很大。
怎样缩短排队的长龙?徐爱蓉仔细观察,分析原因。同样是缴费,填支票的企业客户和交现金的居民用户办理用时长短悬殊十几倍;同样是开支票,有的企业客户只要写一张,有的企业客户一次却要缴纳2000张电费单据,没三四个小时别想办好;同样是逾期补缴,有的人遗失账单,首先要补开账单,有的人是因为家住农村地区,村里没有缴费点,只能跑到镇上甚至城区缴费……
问题找到了,就可对症下药。首先,在营业厅里提供类似医院导诊的指引服务,引导补缴账单的客户利用等待时间,自助补登账单,节约在窗口人工打印的时间。同时,开辟专门通道,将账单超过100份的大客户请到后台付费,又在高峰时段设置专门的支票缴费窗口,避免大客户长时间占用前台窗口。
至于村民缴费不便问题,她想出一个方法治本——与190个村级“为农服务站”商量好,在所有村开通代缴费服务。记者在金泽镇任屯村看到,过去要过桥绕河,到镇上的代售点缴费,现在最远走上十几分钟就能在家门口缴费。
学习手语 接待聋哑客户
吃完午饭从食堂走向营业厅的路上,徐爱蓉和徒弟一边说话一边比划起手势,旁边一个同事走过问:“你们手舞足蹈的,准备参加舞蹈比赛?”徐爱蓉这才发现,自己情不自禁又打起手语了。
她解释说,有一次接待一位对账单费用有疑问的聋哑客户,他的心情本就焦急,又无法与营业员交流,急上加急,在营业厅里“咿咿呀呀”叫喊起来,十分影响营业环境。最后,他们只好拿出纸笔,互相写给对方看,花了很长时间才把问题解释清楚。
这件事“刺激”了徐爱蓉,她开始学习手语,如今已掌握不少常用手语。旁边的徒弟小余补充说,不仅如此,她还自学了英语、顾客心理、应急处理等课程。
小余还告诉记者:“师傅还经常督促我们也去充电,即使是本科毕业生,也要再进修一门电力专业的本科课程。今年初,我们这里还有一位40多岁的‘妈妈学生’拿到了本科文凭呢。”
培养骨干 带出一群徒弟
先后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模等荣誉的徐爱蓉认为,要想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光靠一个人能干不管用,关键得要有一支过硬的队伍。近五六年来,她正式签约收下20个徒弟,未签约认她做师傅的徒弟就更多了。今年3月,青浦供电公司还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徐爱蓉工作室,这也是上海电力系统首次尝试工作室服务模式。
徐爱蓉工作室近期推出的一项创新:设置30位“社区经理”,走进全区272个村、居委会,定期巡查用电线路、排除隐患、宣传安全用电知识等,午饭后,徐爱蓉陪记者来到她对口的盈湖三岛小区。指着每个电表箱外侧粘贴的信息贴纸,徐爱蓉介绍说,最近电力热线接到许多关于阶梯电价的咨询,热线“热得发烫”,他们印制这些贴纸贴在表箱上,点对点入户宣传,既能服务市民,也能缓解电力热线压力,一举两得。一路巡查过去,不少人和她打招呼,还有人咨询用电问题,看来,她和村民早成了老熟人。
徐爱蓉说,过几天她就要参加十八大的履职培训,对一个基层员工来说,“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既是一种荣誉,更包含着一份责任。我会认真倾听呼声,立足本职工作,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服务一线。”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