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了解到,8月至今,关于社会噪声的投诉又有回潮之势,平均每天的投诉电话量在30个左右,以8月10日到16日为例,一周投诉量214个。而这其中,沿街商家使用扩音装置叫卖或宣传导致噪声扰民的投诉量占到近四分之一。
案例1 天天都是大甩卖
“说是8月17日租约到期,但每天都在叫最后一天大甩卖。”8月11日,家住控江二村的陈先生来电反映,楼下有一家卖席子和躺椅的沿街商铺,天天用高音大喇叭促销叫卖,时间是下午4时30分到晚上7时30分,因为下班高峰人流量高。
根据《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沿街商店的经营管理者使用音响器材招揽顾客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室内使用音响器材招揽顾客的,其边界噪声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陈先生所反映的是第二种情况,即在室外使用音响器材的,城管执法部门应及时劝阻,不听劝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然而,陈先生告诉记者,城管来过一次,以“跨门占道经营”为由,罚了店主50元钱。控江路派出所的民警也来过多次,结果就是打游击,民警一走喇叭又响起。“民警跟我说,只能教育为主,但这些店主本来法制意识就淡泊,教育有什么用?”陈先生说,让民警每天跑三四次也不现实,但实在找不到其他办法了。
执法为何会流于形式?公安部门表示,社会噪声扰民的性质主要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引起的民间纠纷,根据公安部《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规定,公安机关应本着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对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依法尽量予以调解处理。
由于执法手段不够强硬,此类案例的结果都相似。家住青浦区城中东路的徐女士8月2日来电反映,商店外置扩音设备扰民,盈浦派出所民警到场处置,要求将设备放入店内并降低音量,并告知如再违反会被处罚。8月6日,徐女士再次来电投诉。
环保部门曾表示,沿街商店在室外使用音响设备产生的噪声扰民,不需要进行噪声测量来从技术上界定,公安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行为罚”。如果觉得罚款过重,能否尝试折衷的办法,比如收缴扩音器材。
案例2 排档开出点歌摊
“如果只是大排档,我们还能忍受,可竟然有流动点歌摊,每晚顾客引吭高歌,实在吃不消。”7月20日,家住嘉定区裕民路清水颐园的居民王女士来电反映,今年6月起,不远处的永盛路上沿街200米范围内开出了一溜儿的小吃店,每天晚上6时到凌晨3时,这里就成了热火朝天的大排档,桌子椅子摆满整个人行道。
可怕的是,也许是摊主为了给顾客增加点乐趣,大排档里多了几个流动点歌摊,摊主推着音响和话筒在各个摊点间穿梭,酒足饭饱乐意唱一曲的人还真不少,只是这高亢的音量在安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10楼以上都听得清清楚楚,开窗没法睡,太吵了,我们只能打110。”
事实上,不少社会噪声往往是某一社会管理难点的“衍生品”。比如《办法》规定,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不得从事金属切割、石材和木材加工等易产生噪声污染的商业经营活动,违反者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但一些从事金属切割、石材和木材加工的店铺本就是无照经营,环保部门认为,由于企业本身就无合法证照,无守法意识,仅由环保部门要求企业整改,安装环保治理设施显然执法力度不够,建议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从源头治理,请工商部门取缔。
据悉,目前叶城派出所、城管等政府职能部门已经将裕民路沿线大排档的情况上报给嘉定工业区管委会。下阶段,政府将组织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对上述区域进行全面整顿。
本报记者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