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神回复”接连出现,再次引发公众对官员“雷语”现象的关注。透视近年来出现的官员“雷语”可以发现,这其中既有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也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群众意识的淡漠和公共话语能力的缺失。在监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时代,官员需要重新“学说话”。
狂妄愚蠢轻浮僵化
近年来出现的官员“雷语”可谓形形色色。概括来看,大致有几种类型:
● 狂妄嚣张型 “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几年前河南省一位规划局副局长这句质问记者的“雷语”可谓代表,不但摆错了党和百姓的关系,其粗暴蛮横的做派也可见一斑。“我是处级领导,谁敢查我的车?”“警察不打人,养他们干嘛?”“有意见去厕所提去”……看看网民收集的2013年官员最新“雷语”,狂妄之言还真不少。
● 愚蠢无知型 据媒体报道,一个地方官员问专家“江豚好不好吃”,当得到“不好吃”的答复时,这位官员竟说“不好吃干吗要保护?”如此无知的言论自然遭到网民拍砖。
● 轻浮随意型 做出“不要考虑太长远”回复的四川阆中市国土资源局网站,被曝出另外一条“神回复”:当有网友询问“证件遗失了怎么办”时,网站竟回复“什么证件,我们不是东南亚办证集团哟”。这样的答复看似并无恶意,但实在有失官网的身份。
● 僵化八股型 有的政府网站对反映的问题回复大多是“问题已受理,将尽快答复”,有的甚至答复为“已阅”,这种官腔十足的话语方式实际是把日常机关化的文风搬到了网上,不但缺少亲和力,更令群众生厌。
为何“雷语”层出不穷
“一些官员信口开河,根本原因还是心里没有公众,没有对老百姓的敬畏感。”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受长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一些官员骨子里缺少对百姓诉求和愿望的尊重,跟老百姓说话时高高在上,敷衍了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认为,从频频雷语中可以看出一些党政干部作风飘浮,素质不过硬,对自身言行不检点。
“官员说话不当现象接连出现,说明当前政府和官员的公共话语表达能力不足。”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这表明当前政府和官员缺少公共关系方面的培训,很多官员缺少面对媒体和群众的经验,公共话语能力不足。
监督和惩戒机制缺失,对官员的监督不足也是原因之一。竹立家说,在现代政治文明比较发达的国家,官员对老百姓说话都是客客气气,谨言慎行,因为一旦说错话,损害了政府形象,就面临丢饭碗的危险。
改进作风加强培训
“官员乱说话,背后是官僚主义作风横行。”竹立家说,“思想的转变是根本,官员要从内心有对法律、对群众的敬畏,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与群众的利益站在一边。”
专家认为,除了作风层面的教育,还需要制度层面的硬约束。对于政务微博、官方网站等直接面向群众的信息发布平台,必须建立信息审核把关制度;还要对官员的言行举止作出规范性规定,对违反规定、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行为要有问责机制。
“官员要敢说话,更要会说话。”张颐武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身边都有无数个手机对着你,一言一行都处在监督之下。在这种新环境下,党政部门和官员加强公共关系培训、逐步提高与媒体和群众交流沟通的技能刻不容缓。“官员跟群众对话,一要有亲和力,二要得体,只要稍加训练,很多出格的‘雷语’就可避免。”
记者 赵仁伟 朱东阳
(据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