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站容易出站难
林先生说,7月23日上午,他从G1501绕城高速高东收费站转入长江隧道,7时25分许,到达潘园公路收费站出站时,电子系统显示,没有进站记录。
他回忆起,自己驶上G1501时,ETC卡的感应曾出现故障,自动栏杆没有马上开启。“后来的升杆,可能是收费站错误感应了后面的车辆。”他说,以前到人工收费通道,请工作人员手动操作,扣除通行费就可以了,没想到,这次却卡了壳。潘园公路收费站的工作人员说,需核实他的车是否从高东收费站进入。等情况核实完毕,已是近半个小时之后。林先生得知,当天上午与他有相同遭遇的司机不止他一个。“害我上班都迟到了。”他说。
漏刷原因有多种
ETC是世界上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用户预先购买双界面CPU卡安放在后视镜指定位置,当车经过收费站时,会被自动识别并扣费,从而达到不停车收费的目的。
记者致电上海市公路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说,ETC车道内天线覆盖有一个有效交易区域,正常持卡车辆在进入区域后,300毫秒左右即与天线完成交易并抬杠放行。导致林先生车辆没有进站记录的因素有许多,如CPU卡不够灵敏、CPU卡的位置处有挡风玻璃保护膜等都有可能造成仪器扫描不成功。当时抬杠放行,确有可能是收费站仪器误读了林先生后面的车辆。
据向收费站了解,“漏刷”现象几乎每天都发生。除车内CPU卡因素外,收费站电子设备也可能因为自身故障导致漏刷、误刷,不过工作人员表示:“我们都会定期检查设备,一般收费站电子设备故障的可能性不大。”
调阅录像耗时多
一旦进站漏刷,出站竟要费半个小时,到底“卡”在哪里?潘园公路收费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需向高东收费站核实进站录像,查到记录,才能放行。“入口收费站和出口收费站是两家公司,联系和管理方式都不一样。”林先生质疑,ETC的建设是为了提高车辆出入收费站的通行效率,要是每次设备漏刷、误刷,都要车主浪费半个小时,太说不过去。
记者又致电上海市东环高速发展有限公司和长江隧桥有限公司,对方均表示,每条高速公路收费站的管理公司都不同,并不仅限于他们两家公司。
“以前有驾驶员利用收费站仪器漏刷漏洞,故意称是从近的收费站入站的,这样就可以少付过路费。”负责潘园收费站的长江隧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正是为了防止个别驾驶员钻空子,公司制定了一整套程序,一旦遇到ETC电子标签没有进站记录的车辆,都要通过调阅进站录像认真核实。“驾驶员若能准确说出进站时间,录像调阅比较快捷,一般需15分钟就可出站。如果工作人员只能根据车辆的型号、颜色和车牌等信息查找,势必会耽搁一些时间。”
读者呼吁,有关部门能否在全市公路系统中提供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方便各收费站调取录像核实情况?
实习生 蔡辰思 本报记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