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逝世引发诗坛论争,余秀华的诗一夜爆红,现代诗近年来广受关注。然而,那些我们从上学起就开始吟咏的旧体诗词,今日却似一汪静水波澜不惊。旧体诗词将销声匿迹?创作旧体诗词,会成为一门“失传”的学问吗?在如今的大学校园,还有没有“以诗会友”“围炉话诗”此等雅事?华师大中文系原创文学大赛中,不少年轻人展现了对旧体诗词的创作热情。
● (相关报道见3版)
法律援助
2014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郝璐,坚持“以我所学,服务社会,为公平和正义而奋斗”的法律服务志愿者。她带领华政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普法咨询和诉讼代理,一年接待案件352起。法援中心多次下社区开展普法教育,为绝境中的弱势人群雪中送炭。郝璐坦言,做好法律援助,需投入极大热情,但比热情更重要的,是责任与担当。
● (相关报道见5版)
财经写作
财经作家吴晓波近日携新书回到母校复旦,和同学们分享人生故事。他自我定位为“一个码字为生的人,其他身份不过是附加而来”。他最大的希望是,若干年后世人还记得自己的几本书。他自定高标准“每年写一本书”。从资料搜索、数据归纳到主题选择、谋篇布局,无一不是对智力和体能的双重考验。但他说到做到,其间付出了多少热情和坚持,可想而知。
● (相关报道见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