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飞过一只鸿雁,它属于旅人,属于思念,属于高洁,属于千千万万有情人。
一阕浑厚苍凉的《鸿雁》唱彻大江南北时,这只从蒹葭苍苍中飞起的鸿雁掠过千山万水,飞越沧海桑田,惹起多少游子潜藏心底多年的思乡之情。一声“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歌声里,鸿雁飞过,乡思之泪纵横。
从芦花飘飞到白雪纷纷,南归的鸿雁一直在路上,心中是北方家乡,身却飞往青山绿水的南方。这是它的生活,也是它的宿命——江水长,秋草黄,南飞迟,荡声催。飞过白草,飞过红叶,飞过黄花,飞进无数个忧伤的故事里,点染出诗情画意中无尽的情理哲思。
它在一个命途多舛却一直追求超脱达观的诗人心中辗转:被贬,是苏轼政治生活的常态,风雨中虽也能暂时过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逍遥生活,并自信有一份异于常人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坦然,可是,漏断人初静的夜晚,心灵深处的幽怨和不平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升腾而出,不得志的仕途搅得诗人辗转难眠。冷清寂寥的小路上,他独自徘徊,强迫自我超越却终难释怀。这时,暗夜里一掠而过的孤鸿让他找到了灵魂寄托,被他的脚步声惊起的失群孤雁偶一回头,便引发其“有恨无人省”的凄凉同感。都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共同领略寂寞沙洲冷。人如孤鸿,鸿怜幽人。好在诗人不是俗人,善于自我宽慰是他的本性。
鸿飞惹情思,更多的是源于雁足传书的美丽传说。据《苏武传》记载,出使匈奴的苏武被困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一只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说他被困某泽,单于不得已,交还苏武等九人。真假难辨的鸿雁传书挽救了苏武,也让后人对它的灵性深信不疑。自此,翱翔苍穹的鸿雁就有了另一种身份——信使。古往今来的多情女子在秋深夜暮之时,翘首远望不知身在何处的心上人,常常情不自禁发出“天涯何处是归鸿”的感叹;或者即便有幸看到鸿雁飞过,也不过是惹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之愁;更或是“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的怅惘。
如今,科技早已实现天涯咫尺的梦想,传情的鸿雁似乎被越来越多人遗忘在历史的角落。但它那飞跃长空时的翩翩鸿影,和凄然鸣叫时的辽阔幽寂,无论对谁,都是一种心灵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