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江来长又长,
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
船儿满江鱼满舱……”
上个世纪60年代,民歌演唱家郭颂老师的一曲乌苏里江船歌唱遍大江南北,将恬静闲适的渔民生活田园风光唱进了人们的心里。2017年伊始,我们来到了这个乌苏里船歌诞生的边陲小城——饶河。
饶河县隶属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乌苏里江中下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128公里。常驻人口15万人。
1.冰雪的故乡
冬天的饶河平均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最低温时会有零下三十摄氏度,路上的积雪一整个冬天都不会化。人们都裹得严严实实,也有“民间高人”能在冰路上一手抱着材料一手骑单车。
冰滑梯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娱乐项目。每到冬天最冷的时候,乌苏里江的江面结了几米的冰,负责制作冰滑梯的工人就会将江面凿开,把冰搬出来,切割,做成天然的“冰砖”,再把冰砖在江边堆砌成几十米长的“冰滑梯”。冰雕是东北各个城市每个冬天必备的,每当夜幕四合,华灯初上,冰灯就亮了起来。
在这座几乎被雪埋起来的小城,人们吃的是真真正正的“雪”糕。因为室外天气冷,商店超市会直接把各式各样的雪糕放在室外,当作“天然冰箱”,路过的行人虽冻得瑟瑟发抖,却还是抵不住在冬天吃雪糕的乐趣。
2.俄罗斯风情
饶河县与俄罗斯隔乌苏里江相望,饶河南部的饶河口岸常年开放,在旺季,每天会有三四百名俄罗斯人从这入境中国。借着对俄贸易的优势,饶河小镇也添了不少俄罗斯风情。公路上能看到俄罗斯挂着牌照的大货车,走在街上常能偶遇高鼻梁白皮肤的俄罗斯人,超市里摆着俄罗斯零食,也常能见到商店挂着俄文的招牌。
近几年俄罗斯经济形势下滑,而中国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吸引了一些俄罗斯人来中国打工。Lilichka是一位二十多岁的俄罗斯姑娘,在饶河的一家俄罗斯风情酒吧当服务生,酒吧里四处贴着普京的头像。她高拢着头发,露出光洁的额头,和大多俄罗斯姑娘一样,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眼眶深邃。
Lilichka只会一些简单的中文,例如“谢谢”“你好”“再见”。我们不懂俄语,只能用英语和她交流。她告诉我们,她刚刚到饶河工作几个月,还不是很习惯,很想念在俄罗斯的妈妈。酒吧晚上工作白天休息,她就在白天睡觉,很少出门逛街,大多数时间都在努力学习中文。语言不通的Lilichka很少和人说话,常常一个人坐在吧台后面吸烟,显得有点孤独。此时,远在俄罗斯的妈妈应该也在看着飘雪吧。
3.与自然相遇
“大顶子山哟高又高,我们赫哲人在这里打獐狍……”在中俄边境乌苏里江畔,饶河县的郊区,有一座形似锅顶的大山。山顶缭绕的云雾、山脚奔腾的江水、蓝蓝江面渔船点点,构成一幅诗一般美丽的山水画卷。根据赫哲民歌改编著名歌唱家郭颂演唱的《大顶子山高又高》将这座养育赫哲族儿女的神奇之峰——大顶子山名扬全国。
我们登上大顶子山那日,下了大雪,山道崎岖,多亏了带路的马哥车技精湛。一路上大雪纷飞,如鹅毛,如柳絮,道路两旁都是晶莹剔透的雾凇,在雪雾中隐隐约约,仿佛误入了仙境。
大顶子山不高,但山顶的风出奇大,当地政府借着这一优势在山顶建造了风车,进行风力发电。第一次近距离地见到风力发电的风车,才知道这几十米高的巨大风车转动起来会发出“呜呜”的巨响。在空旷的山间,大雪静静地飘下,整座山都响荡着呜呜的风车声,我们站在风中被迎面扑来的冰雪刮得睁不开眼站不牢身,听着风声,心底泛起一丝恐惧。风雪中,我们看不清彼此的身影,人类忽然变得渺小,只有大自然的声音”呜——呜——呜——”地长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