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达人秀/大学城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棋手回财大 共忆母校情
万乔鹤
  万乔鹤 (华东理工大学)

  在百年校庆之际,上海财经大学邀请不少校友回母校参加第一届智力运动会。当年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出战围棋比赛、国际象棋比赛并获得好成绩的棋手们,与如今正在校读书的学弟学妹们以棋会友,切磋交流。

  “财大给我带来好运”

  2010年考入财大人文学院的王琛,是围棋业余7段。回忆大学时期关于围棋的印象深刻的事,他讲到自己在毕业前拿到世界大学生邀请赛等三个冠军。这次回母校参加比赛,王琛遇到不少彼此熟悉的老朋友。“以前我在校围棋队的时候,每周二下午大家会一起研究下棋,或者一对一对决。现在围棋队的人数挺多,不知道他们是以什么形式训练了。”

  看到财大围棋队一点点建立起来的胡煜清,从1999年开始在上海财大度过了本科与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刚开始参加全国比赛的时候,我们都是和其他高校联合组队。后来,我们越来越强,老师也很努力。我们有了自己组队的资格,成绩也开始越来越好。”六七岁开始学下围棋的他,如今工作之余也会研究围棋——这是自己的爱好。同时,胡煜清带动了更多朋友喜欢上围棋这个“太深奥太好玩”的运动项目。

  作为第一批以国际象棋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上海财经大学读书的王蕾和王频,都谈到大学时期兼顾学习和下棋训练是很辛苦的。“不过,在大学学习,是对个人的人生素养和境界的提升,这对下棋有帮助。像我拿到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冠军,也是进入财大读书后拿的。所以我认为,财大给我带来了好运吧。”王频笑言。

  下棋亦是交流

  中国女队自1980年起参加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名次都始终保持在前八。随着一代又一代国际象棋人的努力和积累,1998年10月,由谢军、诸宸、王频、王蕾组成的中国女队首次夺得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冠军。

  回想好像已经很遥远的大学时期,王频说起代表大学参加世界大学生比赛的故事:“学生比赛和纯竞技比赛不太一样:纯竞技比赛的节奏就是‘比赛、比赛、比赛、休息’,大学生比赛的话,还包含文化交流的意义。上午,我们会出去参观博物馆或者当地学校的俱乐部;下午,大家开始比赛。当时我们更注重和各国大学生的交流。其实这次回母校,对棋手来说也是一场交流。我鼓动了很多老朋友参加,大家见见面,下下棋。”

  运动会中的一轮比赛结束后,王蕾与搭档以及两位对手依然坐在位置上,兴致勃勃地谈论刚才的棋盘。“我觉得这个混双下国际象棋很好玩。两个人凭抽签组成一队,在比赛过程中不能说话,靠默契互相配合,一人下一步。因为整盘棋的命运不是凭你一个人思路决定的,所以会产生很多戏剧化。”王蕾说。

  胡煜清同样觉得这次交流很开心,看到如今身在财大围棋队的学弟学妹们,他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其实大家平时也很熟悉,会谈谈下棋。但今天回母校下棋,感觉肯定不太一样。我想到了自己比较年轻的时候,和同学一块训练的情景。”

  人工智能是一种促进

  对于引起热议的人工智能,胡煜清表示,总的来讲,人工智能是一件好事情,年轻人应该以积极态度来看它。“不仅是围棋这一方面,在生活工作中,人工智能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象。围棋现在一下子发展比较快。我觉得人工智能会把围棋推向更高水平,这对棋手来说也是机会吧。”

  王频也认为人工智能应该会对棋手起到促进作用:“围棋阿尔法狗出来后,在国内掀起了讨论热潮。其实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以后,国际象棋界不再讨论这个问题了。我觉得,计算机电脑软件肯定比人的能力强,而二十几年走过来,我们也在利用电脑帮助自身提高水平。比如统计一下,现在的棋手等级分会比当时高很多,有可能就是因为人工智能在帮助我们训练,提高水平。我们不是一定要战胜它,把它放在对立面。”

  “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会越来越多吧。但纯粹从下棋方面来说,你自己很开心就行了。下棋是个爱好,它和人工智能不会很冲突。”采访结尾,王蕾如是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天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4版:达人秀/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百宝箱
   第08版:域外风/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公益星
   第10版:科普堂/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玩游戏
   第12版:穷游经/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追剧迷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新民汇
   第16版:多棱镜/大学城
梦到达的地方,脚步也能到达
棋手回财大 共忆母校情
大学生版达人秀/大学城04棋手回财大 共忆母校情 2017-11-22 2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