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正选择到基层就业。“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像黄海这样的青年人无悔的选择。
从小就有一个志愿梦
黄海是知青子女。50年前,他的母亲就响应国家号召,到新疆库尔勒插队落户,支援边疆建设。妈妈的经历对黄海触动很大。“习总书记回忆往事时,总会提到他在陕西梁家河当村支书的经历。”黄海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青春在祖国的西部挥洒,我很自豪。”
黄海的老师和同学对他的选择并不意外。早在大一时,黄海就参军入伍,在福建服役两年。“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亮剑》,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像李云龙一样有血有肉的中国军人。”小小的胸膛埋下大大的梦想,黄海终于在2011年穿上了梦寐以求的迷彩服。演习、野外驻训,部队的日子很苦,但他都坚持了下来,各项军事技能表现突出,还曾获得嘉奖。这段宝贵的从军经历也培养了黄海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品格。“参军为我选择到西部地区就业打下了基础,也让我有了应对艰苦生活的心理准备。”黄海说。他的同学回忆,黄海在大学期间就乐于助人,还多次参加虹桥火车站春运志愿者服务。
带着上海精神去援藏
原本,黄海毕业后可以去保险公司工作,但听到辅导员介绍日喀则基层乡镇公务员专招计划,他心动了。家人也很支持黄海的选择,让黄海最终坚定踏上驶向西藏的火车。
这片海拔4700多米的土地,是孔繁森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他的秘书阿旺曲尼老人曾邀请14名和黄海一样的毕业生到他家做客。阿旺曲尼老人激励这批青年要有作为、有担当,不忘初心为百姓做实事、谋幸福。
目前,黄海在岗巴县孔玛乡政务综合办公室担任文秘,主要负责乡里的环保、信访、安全生产等工作文字材料的撰写。从小在上海长大的他偏爱甜食,初到西藏,对那儿偏辣的口味并不适应。有时工作忙起来,吃饭也来不及。去年12月,因为饮食不规律,还引发了急性胃出血。“所以我决定现在自己做饭。”除了饮食,语言也是一大挑战,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工作,融入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黄海在工作之余通过视频自学藏语,“希望早日能和当地藏民简单沟通。”
和父母远隔数千里,思念和牵挂在所难免。黄海有时间就和父母通话、视频联系,告诉他们自己的工作状况,叮嘱他们注意身体。“我想用自己的所学为岗巴做贡献,也希望带去上海的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黄海说。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