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健康医学院今秋迎来2028名2018级本科新生,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17个民族,超过一半属于“00后”。今年学校信息部门推出“刷脸”迎新,学生们通过人脸识别就能快速完成报到。上海健康医学院将“医学人文”注入迎新全过程,体现“人文知识、人文关怀、人文情怀”,帮助医学生在踏进校园之初就感受到医学人文的魅力。
植入“实践人文双螺旋”
录取通知书里有黄钢校长致2018级新生的一封信。黄钢在信中说,学校将植入每一位医学生“实践与人文”双螺旋DNA,勉励新生成为“健康中国梦”宏伟目标的实践者与参与者。他还赠送每个新生一本《医学人文油画展》,由黄钢与北京大学人文研究学院王一方教授合力编写。通过品读名家著作和鉴赏名画,感受艺术与医学交融共振,使新生在枯燥的医学中找到艺术感,为医学注入仁爱的灵魂,体会医学之美。
报到现场,黄钢为2018级新生家长开了第一次家长会,讲述学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描绘未来健康促进者的职业发展前景,希望通过家校合力共育健康新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就专业培养计划、课程安排、师资力量、未来深造去向等问题向校长发问,黄钢逐一耐心解答。他鼓励大家坚定专业信念,坚持奋斗,一定能在前景广阔的健康产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开启急救培训“第一课”
上海健康医学院每年都会针对心肺复苏技能,有重点地培训新生,配备100名助教,近半数以上拥有AHA或红十字救护员证书。今年近1600名本科新生在军训期间全部参与培训,并参照红十字会的心肺复苏急救考核标准接受考核。
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理解急救的重要性和方法;通过老师及助教的示范,了解急救的操作技术,基本掌握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方法。培训既让学生们掌握了基本急救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救与互救意识。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无比珍贵。死亡是人们最不愿提起的话题。通过这次专业培训,我学会了心肺复苏技能。以后遇上紧急情况,我一定会义无反顾地帮病人做心肺复苏,可能会挽救一位病人的生命。”新生18医学影像技术3班陈欢欢说。
引进信息科技“新武器”
一系列高效的信息化方式也应用于今年新生报到环节。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APP轻松找到各自的宿舍位置、辅导员老师和班级群,大大减少了学生报道的入学和入住时间。今年还有一批特别的新生——学校招录了来自青海的第一批10名少数民族预科生,学校将为他们量身定制课程,配备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