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多方协作完成五大任务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2014年06月23日        版次:B5    作者:

    

  经过了2013年的建设和铺垫,在坚持“体育是民生、体育是精神、体育是文化”的基本理念的前提下,长宁区以构筑均衡、完善、优质的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以保障市民基本体育权益为服务宗旨,旨在通过2014年到2015年的努力,引领市民树立“体育生活化”理念,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

  到2015年末,长宁区的群众体育建设的目标就是基本建成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设施便捷、功能完善、服务优质、区域均衡、全民共享的呈环状分布的30分钟体育生活圈结构体系,届时居民健身的可及度、参与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健身难的问题进一步缓解、社区体育进一步发展、“体育生活化”成为居民共同的理念和普遍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长宁区主动整合各方资源,各部门协同工作,建立起“体卫、体教、体绿、体企、体旅、体商”的合作机制,共同完成五项重点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规划三个体育生活圈层。研究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外延和内涵,注重从单一的体育健身向集健身、休闲、娱乐、培训等为一体的体育生活化转变,从关注体育设施“物”到重视多元需求“人”的转变,体现“以人为本、设施为基、服务为先”。

  第二个任务是增加公共体育设施数量。因地制宜建设贴近市民生活小型多样的公共体育场地,继续推进百姓系列市府实事工程,健身示范点改建、“六个便利”楼宇健身点、新建小区健身点的建设,进一步均衡设施布局,优化健身环境。

  第三个任务是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坚持服务下移,服务项目立足市民需求,内容设置便于市民参与。根据区域实际,在设施开放管理、知识宣传讲座、体育技能培训、活动比赛参与、群体组织建设、体质测试服务、服务信息化、市场资源配置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第四个任务是扩大体育锻炼人口。加强知识理念宣传,依托各类体育组织,发展体育志愿者,开展各类人群体育活动,培养市民健身习惯,使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人数逐步增加。

  第五个任务是增强市民身体素质。身体素质虽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引导市民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增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各方面身体素质。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重点增强在职职工和青少年两类人群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