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末的联赛,上港3比0完胜苏宁。乍一看,在长三角德比中上港更胜一筹,然而在这场比赛中,真正抢戏的却是苏宁的“球迷”:为主队喝倒彩、集体穿黑色上衣……一个球队的球迷能对俱乐部有如此之大的不满,实属罕见。 苏宁与上港的比赛从一开始就充满着火药味:10分钟以内已经出现了一个进球、一张红牌。而从整场比赛来看,苏宁的两张红牌比上港的三个进球要显眼得多。平时一场比赛下来可能一张红牌都没有,而苏宁倒是直接被裁判出示了两张。 不谈比赛本身,球迷的态度也值得玩味:苏宁的主场却被上港球迷的助威声淹没,感觉就像上港在自己的主场比赛。苏宁球员的球风、球迷消极的态度,让部分上港球迷在比赛中喊起了“还我舜天”的口号。在苏宁前身江苏舜天时期,从2011年开始,舜天逐渐露出了自己“炸弹”的本性:2011年,舜天曾4比0战胜大连实德、5比2爆冷恒大,此后还有冲入亚冠、获得中超亚军等殊荣。绝妙对比和讽刺的是,2012年舜天在主场还获得了最佳人气赛区和公平竞赛奖。再与上周末的南京主场相比,恍如隔世。 在舜天之后接手的,是苏宁。更为豪气的苏宁在引援上花了大价钱,以为足球只要靠钱、靠球星就可以。这样的想法,导致球队时常失利。到了今年,已经处于下半赛季,各支球队都在为各自不同的目标而争分之时,苏宁的排名一直在跌,已经被武汉卓尔、大连一方等对手超过,只列第八。虽说离降级区还有两三场球的距离,但苏宁的球员若是再不研究如何停止拿牌,选择好好踢球,一切都有可能。 俱乐部与球迷之间,往往是又爱又恨的对立面。就像俱乐部的引援,不仅要引得对,还能要让球迷心服口服。仅仅引得对,如果球迷不服,一样白搭。包括对球队的管理、球队的风气等,都是俱乐部该做的。俱乐部不管,球队没纪律,踢得再好也只是个空心包。俱乐部的所作所为以及态度,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球队。到底是支闷声发大财的球队,还是只会放空话的球队,看看俱乐部就知道了。当然,有些企业并不是主动愿意接手球队,而是被迫的。在这种情况下,看的就是俱乐部能不能把任务做好。被迫管理球队,到底是把球员、球迷当冤家看,当例行工作做,还是把足球当作事业来做,都是考验俱乐部的问题。 相反,作为球队的拥趸,球迷的作用也不小。是认为这支球队找到了合适的上家,还是和俱乐部反目成仇?球迷看的更多的是球队比赛的结果,而不是俱乐部背后的付出。一个真正的足球俱乐部,首先不会让不想搞足球、不喜欢足球的人来管理球队,否则就是自掘坟墓。如果球迷喜欢球队、俱乐部,那就是一派祥和;反之,军内外心不一,最终毁的是队伍。 跷跷板坐稳,球队自然成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