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副总编辑 体坛网总编辑 马德兴 最近几天,中国足坛最受关注的热点大概要算传说中的“猴王”贝尔将加盟中超某队,而且周薪将创世界之最。与此同时,正在海口征战中国之队四国赛的中国2004年龄段U15国少队却几乎无人关注,此番四国赛上该队一场不胜、名次垫底也没有引起任何反响,这在中国足坛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越往上,任何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关注;越往下,哪怕再烂,都无人关心。这似乎是中国足球的“专利”。 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有人言辞凿凿地大谈中国足球的希望在青少年,而且中国足球要抓起来也必须从青少年着手。但这些年来,特别是随着资本的日趋渗透,中国足球“被侵害”的程度某种程度上反而是越来越深,甚至已经渗透到了最基层的青少年足球。只是,社会各界对于青少年足球的所谓关心,依然还是停留于“嘴上”。就像这次国少队在海口参加四国赛,整个赛事期间,没有几位记者来到现场,除了海南当地的三四位记者外,就只有一位非海南媒体记者来到现场。不过,在国少队三战不胜,未来进行的亚少赛预选赛中再度不出线的话(假设),则我们可以看到,全国上下又将再次展开各种“声讨”,而且还会是一套一套的质问与质疑,反正老生常谈,越谈越无味。 当然,国少队并不代表中国青少年的全部,但至少是一个核心展现,抑或是有典型代表的。很多时候,我们说哪一个国家的青少年足球开展得不错,更多地还是以成绩作为评判的标准与依据。就像我们说近邻日本、韩国等之所以青少年足球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的青少年队伍不止是在亚洲,更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不错的成绩。我们说这些年来东南亚足球进步很快,特别是像越南足球进步更为明显,根本还是在于越南队拿到了世青赛入场券、在亚洲锦标赛上拿到了亚军。 当然,如今贝尔的转会引起外界的普遍关注,根本当然也还是为了各自的球队去争取好成绩,不管是传说中的江苏苏宁队还是北京国安队,前者要争亚冠联赛的参赛资格,后者则要争中超冠军。为了在短期之内快速取得成效,“烧钱”当然是最有效的办法,而且屡试不爽。再加上贝尔本身也算是有影响力的,如果加盟中超球会,显然可以起到很好的“眼球效应”。因为有关注度,而且属于家喻户晓的人物,如今又与中超联系起来了,所以围绕着其的任何消息都很容易有“流量”。 至于像贝尔来了之后,除了“淘金”之外,最受益的恐怕还是经纪人,中国足球本身受益与否,并没有人关心。这就像一直在高喊着“青少年是希望”的那些老板一样,中国足球本身如何?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借助中国足球,打着“为了中国足球”的旗号,将自己的私利、以及本集团、本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才是最终的目的。中国足球是否真的有希望,他们或许就没真心考虑过。 我们这些普通球迷也就不要跟着瞎起哄了,该干啥就干啥去吧,因为瞎起哄的结果其实是帮着别人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