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集团财长会议日前在德国东部城市波茨坦结束。
八国集团财长们在会后发表声明强调,八国集团将履行对非洲的援助承诺,增加对非援助和减轻非洲国家的债务负担。分析人士认为,这个声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它们在对非洲援助方面“说得多,做得少”的事实,这种局面如不尽快得到改变,最终将损害它们自身的形象和长远利益。
西方国家在兑现援助非洲的承诺方面,步履确实过于缓慢。两年前,八国集团在峰会上曾承诺在2010年前每年增加500亿美元发展援助资金,但由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领导的“非洲进步小组”证实,迄今为止,该集团只兑现了其承诺的1/10。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2个发达成员国去年官方发展援助的总额为1039亿美元,比上一年减少5.1%,自1997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一些评论认为,西方国家对非援助是“口惠而实不至”。包括英国乐施会在内的一些援助组织也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兑现此前所作出的对非援助承诺。
一些发达国家在向非洲提供援助的时候总是会附加一些政治和经济条件,比如要求非洲国家按照西方的政治体制和价值体系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等,再如不考虑非洲当地的实际情况,更多地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希望能够从对非援助中获取丰厚的回报。在减债方面,发达国家做得就更不够。众所周知,非洲国家债务不断加重的根源是不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和规则,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壁垒和农产品补贴给非洲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英国候任首相、财政大臣布朗认为,如果欧盟取消农业贸易壁垒和补贴,穷国农民的收入将每年增加80多亿美元。但事实上,欧盟不愿意也没有这么做。
此次八国集团财长会议上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德国在提交给八国财长的所谓“非洲优良金融治理”行动报告中提出了一份批评中国对非洲借贷政策的“警告方案”,认为中国在非洲的贷款政策过于自由,这有悖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张,会削弱近年来在减轻国际债务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但是这份“警告方案”在会上并没有得到什么响应,最终未被列入行动报告中。与此同时,与会的非洲代表们顶着压力说出了公道话,他们说,非洲国家非常清楚中国的对非借贷政策,这已让双方都尝到了甜头,非洲愿意与中国合作。
德国在八国集团财长会议上把矛头指向中国有些耐人寻味。究其原因,德国媒体的分析也许更有说服力。德国《经济周刊》撰文指出,德国提出这个“警告方案”的主因是,德国认为中国抢走了德国等西方国家在非洲的贷款业务。德国多数媒体报道认为,在履行对非发展援助承诺问题上,中国确实要比西方国家做得好。
八国集团把强调西方国家要履行对非承诺作为财长会议声明的重要内容就更耐人寻味,有分析人士指出,可能正是中国在兑现援助非洲承诺方面的不俗表现,使西方国家受到了刺激,使它们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说,西方国家应该感谢中国才对。阎蔚 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