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跳钢管舞的娃娃、带有黑色蕾丝花边的性感丁字裤、印有“男孩太多,时间太少”的T恤衫……很难想象这些东西都是儿童商品。
由于儿童商品太过“性感”,欧美一些国家的家长奋起维权,在互联网上公布了7种会使儿童过早产生性意识的商品,并要求商家撤回这些“会毁了孩子童年的东西”。
愤怒家长开始“反抗”
这份名单最早公布在一个名为“阿尔法妈咪”的博客上,博客主人是在美国“时代在线”网站工作的一些母亲。
被家长们“点名”的商品有:Peekaboo钢管舞娃娃、儿童丁字裤、花花公子牌文具套装、布拉茨娃娃“永恒钻石”礼盒、Polly Pocket娃娃海上游玩系列、芭比娃娃公共汽车聚会系列以及My Scene娃娃SPA系列。
在公布这份名单的博客文章中,家长们一开始就抨击这些过于性感的儿童商品是“垃圾”,是目前“糟糕的儿童商品中‘最坏的7种’”。
文章贴出后,周点击率达到7.5万次,留言支持者甚多。有人评论布拉茨娃娃“永恒钻石”礼盒里的东西流露着性感意味,看上去“好像钢管舞演员在去男士夜总会的路上”;还有人批评My Scene娃娃不应把“最清凉的SPA”作为广告语。
一家儿童慈善组织负责人米歇尔·埃利奥特为家长们的观点拍手叫好,他说:“家长们开始‘反抗’真是太棒了。我们并不是故作正经……不过孩子们应该按照自然的进度来慢慢适应这些东西。”
“年龄压缩”令人担忧
“时代在线”网站中另一篇文章也提到,来自网络、MP3和手机的压力使商家竞相把市场拓展到儿童部分,一些本以成人为对象的商品悄然来到儿童身边。这种潮流迅速蔓延,开始是将“青春期”少年的玩具卖给幼童,随后,儿童服装和玩具上出现了“性感”烙印。
“成人化”儿童商品使孩子们变成了“小大人”:6岁孩子觉得芭比娃娃是婴儿玩具,十多岁孩子觉得去教堂做礼拜很幼稚……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年龄压缩”。
来自苏格兰的母亲珍妮特·妮科尔对这种“小大人”现象忧心忡忡:“有一种儿童服装是黑天鹅绒露肩礼服!我可不想孩子们穿成这个样子,她们还太小,”妮科尔无奈地说,“可孩子们就是想买这件衣服……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之间再没有什么界限了。”
商家出现两种态度
2006年,英国知名零售商Tesco的网站因把Peekaboo钢管舞娃娃归为儿童玩具,以及使用过于露骨的广告语而饱受批评。
面对巨大压力,Tesco从网站上的儿童玩具类撤下了这款商品,并在公开声明中表示网站错将娃娃放在儿童玩具类,其销售对象应是成年人。
面对家长们的愤怒,一些玩具制造公司和销售商却持不同观点。
生产布拉茨娃娃的MGA公司领导者伊萨克·拉里扬说:“发表这些有关早熟言论的都是成年人。问问孩子们,她们不会说喜欢布拉茨娃娃是因为她性感,而是因为她时尚。我们打算按照孩子们的喜好设计玩具,这与家长无关。孩子们才是顾客,世界已经改变了。”
家长维权任重道远
在强大的公众舆论下,英国出现多起撤回不适合向儿童销售商品的案例。时尚连锁店Next曾因家长投诉撤回过一款针对6岁儿童设计的T恤衫,上面印着“男孩太多,时间太少”。
2005年,著名超市Asda撤回一款针对9岁儿童设计的内衣,内衣上带有粉色和黑色的蕾丝花边,文胸中还加入了胸垫。
维权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家长们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目前,仍有许多儿童商品流露出成人气息,比如印有“我爱男孩们,他们可真蠢”的儿童T恤衫,封面模特衣着暴露的儿童杂志,以及被点名的7类儿童商品等。
妮科尔的想法也许道出了许多父母的心声:“我并不是故意找茬,我只想我的孩子看起来像‘孩子’而已。” 郑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