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在为期两天的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期间,宣布了一系列金融业进一步开放举措,包括将QFII额度由100亿美元提高至300亿美元,以及在下半年取消对于外资券商进入内地市场的禁令等等,这表明中国资本市场继续着“引进来”的既定方针。与此同时,继银监会放行银行系QDII投资海外股市后,《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近期将公布,保监会正在制定相关实施细则,这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走出去”。
QFII增至300亿美元
当地时间23日获悉,中国政府在为期两天的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期间宣布了一系列金融业进一步开放举措,其中最为市场关注的是将QFII额度由100亿美元提高至300亿美元。
2002年底,中国推出了QFII制度,到今年2月为止,已批准了52家海外机构的QFII资格,其中49家QFII已获批共99.95亿美元的投资额度,距100亿美元的QFII额度上限仅剩0.05亿美元。尽管国家外管局对引进QFII态度是相当积极的,但却碰到现实的瓶颈。比如已经获准8亿美元QFII投资总额的瑞士银行,自2005年以来一直希望能再获得2亿至3亿美元的投资配额,却不得不面对额度的限制。
事实上,自从QFII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以来,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程度和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较大贡献。但其一直没有得到更大发展,一定程度上就是受制于额度的瓶颈。因而,市场人士普遍认为,QFII额度如此幅度的增长,在目前高企的外汇储备背景之下,不仅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待金融业开放的诚意和姿态,也将进一步为A股市场引来新的源头活水。虽然由于目前A股价格已远远超过H股,投资价值已大打折扣,指望新增额度全部投入A股市场并不现实,但毕竟有新增资金即将加入市场,因而,这对市场来说,确实是个实在的利好。
QDII将输出3000亿元
保监会去年底公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前,《办法》虽然还未最终出台,但保监会已在制定相关实施细则,不久就将正式出台。
根据征求意见稿,保险机构可以运用自有外汇资金和通过购汇取得的外汇资金进行境外投资。投资范围除货币市场工具和固定收益产品之外,还包括股票、股权、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产品。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总额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具体投资比例将施行分类管理。统计显示,至2006年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达1.97万亿元,按照15%的投资比例计算,将有近3000亿元保险资金可以“出海”寻找投资渠道。
业内人士表示,放开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有利于促进保险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鼓励保险机构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使得保险机构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分散风险、提高收益。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A股市场涨势喜人,而且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导致很多机构可能没有购汇投资的动力。但是长远来看,必须关注国际成熟资本市场,这些市场具有收益稳定、投资品种多元化等优势。
本报记者 许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