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祖孙三代,每天互道早安,已有好多年了。记得是从媳妇进门后开始的。
媳妇出生于一个有教养的劳动人民家庭,美丽温柔、文明礼貌、热情大方、人见人爱。记得那是她和我儿子新婚后的第一个早晨,我起床后走出房门,突然一声清脆的女高音传入耳中:“妈妈,您早!”这一声礼貌用语驱走了多年来干巴巴、冷清清的家庭气氛,注入了鲜花般的香气,使我感觉仿佛吃到了蜜糖。
礼尚往来么!我也回了声“小沙,你早!”(媳妇姓沙)。从此,我们家庭成员都养成了互道早安的习惯。过了几年,孙子诞生了,媳妇教儿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奶奶早!”这奶声奶气发音不准的学语,给家庭带来了多大的欢乐!
其实,早在六七十年前我的童年时代,家规里早有这么一条:早上儿女首次见到父母,应招呼一声:“爹早!娘早!”但这是单向的,父母“嗯”的一声,表示听到了就算,从不回答一声“孩子你早!”更谈不上父母首先向子女道早安了。我们也习以为常。那年代,长辈的权威高于一切,哪有今天这么民主、自由和轻松。等到我生儿育女后,就把这认为“封建”的一套废了,却未有新的家规取而代之。
没想到,新媳妇给我们带来了文明,于是一个个热乎乎、暖烘烘、和谐而温馨的早晨,在互道早安声中开始了,谁先看到谁,就谁先招呼。“妈妈您早!”“小沙你早!”“Good morning小丁丁!”(小孙子叫丁丁)“Good morning Grandmother!”这一声声文明用语给大家带来了好心情和和谐的气氛。望着餐桌上准备好的牛奶、鸡蛋、果子酱和面包,孙子会说:“谢谢奶奶!”
媳妇“抢”过我昨晚洗澡换下的内衣说:“妈,让我一道洗,您别忙乎啦!”
儿子提醒他儿子说:“别忘了叠被子!”
“是!爸爸司令!”还向他爸敬了一个军礼。
由里到外,由此及彼,“互道早安”带来的文明效应正像水涡一样,在一圈一圈地展开呢!
谢谢你,我的好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