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厅在我心目中是一个神圣的殿堂。我一直深深记得第一次去上海音乐厅的情形,那时我还是个初三的学生,当时学校组织我们参加课外活动去欣赏一场革命歌曲音乐会,当乐队伴奏第一个音符上来之后,那或激昂或舒缓的美妙乐音一下子震撼了我的心灵。
步入社会以后,当时在企业里每月有固定的工资18元,每月到音乐厅看一场演出的费用最少是0.6元,最高的是2元,这对一个刚进入企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然而,我爱音乐厅,每当身临其境地欣赏优美高雅的音乐时,总会有种荡涤心灵的感觉。我会把节目单珍藏在一起。
音乐厅将在延安路的扩建中被拆除或重建,这个消息让我难过了很久。后来,市政府拍板决定将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文物建筑进行整体平移60多米,我惊讶极了,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我心中这神圣的音乐厅故事录下来。
投拍《身边的奥秘》时,音乐厅的故事是我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选题,它的古典建筑风格和独特的音乐厅的音响效果曾经影响了几代人。许多音乐家从这个舞台走向了世界,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它完好无损地平移了60米后,仍然为上海市民奉献着美妙的旋律,音乐厅的移动牵动着我的心,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但,这个工程已经时过境迁,如何再现施工过程呢?最理想的就是找到当时的电视素材,让新貌与历史资料形成对比,给观众强烈的冲击力,显示出科技为现代城市发展做出的推动作用,科技把梦想变为现实的神奇力量。
但是上海音乐厅和上级主管上海大剧院都没完整的录像记录,正陷入左右为难之时,执行编导顾颖杰在网上偶尔发现,当时有一家美国实力动力有限公司负责上海音乐厅的施工设计和提供工程技术设备保障。我眼睛一亮,马上联系。当对方得知我们是在搞科普节目,而且面对的是中小学生,非常愿意配合,并且还有许多当时的电视录像提供我们选用!
我们又和音乐厅移动项目吴定安总工程师进行了咨询和探讨,并在该集团对外宣传的洪敏女士的协助下开始了拍摄。当上海音乐厅得知我们已经做了如此多前期准备并且知道我们确确实实在为推广和普及科学知识努力,于是同意我们到音乐厅补拍一些相关的画面镜头。
一座崭新的上海音乐厅在新家的位置上重新焕发出它的魅力和光彩。我也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用我的镜头记录下我心中那永远完美的音乐厅。
明日刊登一篇《“有意思”和“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