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1版:头版
 第A102版:要闻
 第A103版:综合新闻
 第A104版:高考专版
 第A105版:高考专版
 第A106版:高考专版
 第A107版:社会新闻
 第A108版:目击
 第A109版:广告
 第A110版:广告
 第A111版:民生新闻
 第A112版:早间点击
 第A113版:中国新闻
 第A114版:国际新闻
 第A115版:国际新闻
 第A116版:国际新闻
 第A201版:文娱新闻
 第A202版:文娱新闻
 第A203版:文娱新闻
 第A204版:上海地产
 第A205版:奥运专版
 第A206版:体育新闻
 第A207版:体育新闻
 第A208版:体育新闻
 第A209版:广告
 第A210版:法治视窗
 第A211版:上海地产
 第A212版:投资理财
 第A213版:股市分析
 第A2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15版:公众服务
 第A2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生活之友周刊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夜光杯·连载
 第B08版:夜光杯·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
 第B11版:品茶
 第B12版:吃遍中国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18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19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20版:广告
第B10版:美食物语
数字报纸
全球日报50强
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理事单位
新民晚报旗下媒体: 新民网 | 新民周刊 | 新民晚报社区版
上一篇  
2007年6月7日 星期

抽象派的牛河

朱辉

   去了一次广州,我便解开了对于“牛河”的疑问,原来就是“牛肉炒粉”,之所以叫“牛河”,是牛肉炒河粉的简称。

  据说“干炒牛河”的始创人是一位叫许彬的厨师。1938年广州沦陷,他与双亲一起在杨巷路经营云吞面以维持生计,还兼营炒牛河。当时炒河粉都用滑炒,炒后要打芡。一晚,摊档的生粉刚刚用完,来了一名日伪侦缉员要吃炒牛河。许彬的父亲许伯畴有个脾气,就是料头不足决不制作,于是回绝说炒不成。可这个汉奸执意要吃,最后竟拔出手枪来威胁。争持不下,许彬急中生智,想出个不勾芡的办法来应付:先倒油爆葱头,炒芽菜,加粉炒拌,然后才把拉过油的牛肉投入镬中一起炒制。结果那人每晚都来吃这种干炒牛河。许家父子于是专门炮制出“干炒牛河”,一时顾客大增。

  与那些根正苗红、沾名人之光发扬光大的名菜、名小吃相比,干炒牛河居然与汉奸有关,也算闻所未闻。而许伯畴的敬业和较真,为节约生粉成本而沾沾自喜……看来有些太小家子气,不过倒是很符合市场经济的经商理念。

  干炒牛河必须猛火快炒。既要炒匀,手势又不能太快,不然粉会碎掉。油的分量必须准确控制,不然太腻不好吃。因此干炒牛河被认为是考验广东厨师炒菜技术的试金石,如同蛋炒饭,可以测试厨师的基本功。


上一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