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炯强)从现在起,本市的中小学将着重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注重学生的体育教育,学校的优劣标准应该是“健康第一”,取代以往的“升学率第一”。这是市科教党委昨天在“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学校体育工作研讨会”上提出的。
统计资料显示,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本市中小学生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2005年,上海市学生体质和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肥胖检出率在四分之一以上,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高达80%,高居全国第一,运动反应速度、爆发力、耐力的素质指标下降明显。近两年的征兵工作也反映,有一半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目前,本市中小学还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负担过重,许多孩子在补习班、辅导班中疲于奔命,体育与健康往往被忽视。
据悉,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已下发通知,从2007学年开始,增加学校学生体育活动课时,本市中小学校实行“三课、两操、两活动”,即:各个年级每周有3课时体育课,2课时活动课,每天做广播体操或健身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根据《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和教育部规定,依法保障学生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另外,每个学校学生的体质情况,将作为各学校开展合格性评估、示范性评选和先进性奖励的硬指标。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区县和学校,将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