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首《如梦令》非李清照作 王英志 |
5月17日“夜光杯”《怎一个愁字了得》,专谈李清照的愁词。文中曰:“心怀愁绪的诗人,在夜间更感觉孤独无助,且读她的《如梦令》,这是一个孤苦诗人的自画像:‘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两个。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凄惶的我。’” 其中引词有两错。一是小错,“灯尽”应为“灯烬”。“烬”,火灰,此处作动词用,“灯烬”即“灯灭”。灯灭了,要睡觉了,影子自然躲开。二是大错,此首《如梦令》作者被张冠李戴,词其实并非李清照之作。如今收集李清照作品最全的徐培均先生《李清照集笺注》再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无论是正文、补遗,还是“存疑辨证”,都无此词。《全宋词》李清照词也无此词。(李清照今仅存2首《如梦令》,一为“昨夜雨疏风骤”,二为“常记溪亭日暮”,皆是脍炙人口的小令。) 此词被误作李清照作品,始见于明代钱允治所编的《类选笺释草堂诗余》卷上“小令”类,题名《闺怨》。但后来已被纠正,影响甚大的四库全书本词选《花草粹编》已经“物归原主”——向丰之。 向丰之,名向滈,字丰之,开封人,据清康熙《萍乡县志》卷四,宋高宗绍兴年间,曾任萍乡(今属江西)知县。有《乐斋词》。其词有《如梦令》8首,被误为李清照作的“谁伴明窗独坐”,是其中的第7首。 此词之被误作李清照作,也有其原因,除了词旨写闺怨与李的身份接近外,语言口语化,于平淡中见新奇也是原因。但古代填词“男子而作闺音”是普遍现象,此词就是代替女子抒写闺怨。另外,细读此词,终觉缺乏李清照《词论》中所倡导的典雅之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