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边界行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八一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7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浦东碧云新天地小区已试点餐厨垃圾分类收集3个多月,但推广有难度——
楼前干嘛要多放个垃圾桶?

鲁雁南 潘韵雯


  居民慢慢做规矩

  “4月1日收到垃圾袋和垃圾桶,到今天一次也没有用过。因为我们家餐厨垃圾太少了,三五天才存了一点点,连垃圾袋的底都没有盖住。可是,又不能存多了再丢吧,只好每次跟其他垃圾混在一起了……”3个多月前,家住浦东碧云新天地小区二期的一位业主在小区论坛发表题为“餐厨垃圾分类,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帖子,引来不少跟帖,居民纷纷质疑:“干嘛要在楼前和家里多放一个餐厨垃圾桶?”

  如今,在这一浦东首个餐厨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小区,658户居民渐渐做成了规矩。每天上午10时,环保部门的专门车辆上门收集这些湿嗒嗒的餐厨垃圾并运至生活垃圾处理厂处理。但当记者询问这一试点何时大面积推广时,从有关部门得到的回答却是:“没有时间表。”因为受市民习惯、观念和客观条件等限制,“分一分”看似简单,却是“知易行难”。

  餐厨垃圾有危害

  专家细数餐厨垃圾不分类收集容易导致的各种危害:一是淀粉、食物纤维、动物脂肪等有机质含量高,易使垃圾变质发臭,尤其是在夏季,加速发酵、腐变的餐厨垃圾成为污染大气和水体的恶臭之源。二是水分过多会降低垃圾发电效率,目前垃圾焚烧厂设计焚烧发电的最大功效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主要原因就是大量瓜皮菜叶等餐厨垃圾混入其中,大大降低每公斤垃圾产生的热值。还有一宗“罪”来自两个对市民健康和食品安全危害极大的问题——一些养猪户把餐厨垃圾买去当饲料,喂养出“垃圾猪”;另一部分废弃油脂被个别不法商贩回收提炼成“泔水油”重返餐桌。

  养成习惯有点难

  分类收集的道理好懂,但要养成习惯不少居民觉得“有点难”。尽管试点前,有关部门和居委会就发放宣传资料,但刚开始那会儿,很多餐厨垃圾还是没有出现在特设的垃圾桶内。至今,不少居民一不留神还会把干、湿垃圾混在一起。

  “试点并非强制措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把暂时的麻烦变成今后的自觉行为。”业主郑小姐不仅保持着每天提好几个分类垃圾袋出门的好习惯,她还是小区业主论坛上分类收集的义务“宣传员”。她说,在国外,连小孩子都懂得细分收集各类垃圾,她相信,经过努力,这也会在上海成为平常之举。

  本报记者 鲁雁南 通讯员 潘韵雯

  评论:070724104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