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边界行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八一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7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考生怨缺乏政策解读 招办怪家长钻研不细
中考填错志愿谁之过?

王蔚


    这几天正值本市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当口,记者从好几个区的招办了解到,不断有考生前去反映自己因“填错了志愿”而懊恼,希望有个弥补的机会。

  填写志愿频频“看走眼”

  有个考生尽管考出了高分,却搞混了“南洋中学”与“南洋模范中学”,在贴吧里大叹苦经。市中心的好几所市重点高中是全市范围内招生,招生简章里写明不提供住宿,可偏偏就有好些个考生“没看清楚”,结果,郊区的同学每天跑到市中心去上学。有的家长连学费也会看走眼。民办高中的学费远远高于公办高中,但填志愿时却不仔细思忖,明明简章上写的是一学期学费一万多元,却误以为是一年的学费,直到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才大吃一惊。

  政策掌握不严酿失误  

  昨天有家长向本报反映,由于学校老师在指导填报志愿时对政策的把握不严密,结果出现了误导。这位家长说,学校在将她的孩子报送区推优名单时,并没有说明体育成绩必须达到良好成绩,等到最近录取时,才被告知不能进所填的推优学校,原因是孩子的体育成绩仅为合格。但记者采访该考生所在的区招办,得到的答复是,招办在四月末就向每个考生下发了详细的中考推优方案与填报志愿规则,考生交志愿表是在“五一”长假过后,是家长没有仔细阅读相关文件才导致了志愿填报出了差错,落榜的责任该由考生及家长自负。

  老师不愿插手填志愿

  中考填写15个志愿,考生与家长如果没有“专业”的眼光,还真难下手填好。那么,各初中毕业班老师是不是有责任加强对考生的升学志愿填报指导呢?一位区招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毕业班的老师,包括学校负责联系招办的教导处老师,也有他们的苦恼。因为如果他们给考生填报志愿的建议,与该考生最后的考分或录取结果发生了偏差,往往会招来学生及家长的指责,甚至还会被投诉到校长室或教育局。因此,现在许多毕业班老师一般只愿做政策宣讲,很少对考生提出较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指导。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家长只得自己花力气钻研成叠的招生政策文件了。

  本报记者 王蔚

  评论 070724105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