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边界行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八一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7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面孔+怪名字=高利润
质监部门表示,月饼上玩花样是违规行为
任羽中


  解放日报  “红心卖烧”、“黄金流沙”、“蓝莓鹰沙”……这些新奇古怪的词汇居然都是月饼名称。在今年早早拉开的月饼营销大战中,不少生产商选择了名称比拼。但市质监局昨天表示,此类名称都属于不规范标注,月饼名称必须“实打实”,标出风味特色和馅料。

  据了解,国家标准对月饼有严格的定义,即“使用面粉等谷物粉、油、糖或不加糖调制成饼皮,包裹各种馅料,经加工而成在中秋节食用为主的传统节日食品”。因此,使用糖果、冷饮、金银珠宝等为主料制作成月饼形态的产品都不能称之为月饼,避免生产者欺骗消费者、提高产品售价。

  比如,有些厂家生产了“碳烧月饼”,其实是混酥面团为外皮包裹的糕点。按糕点计价,此类产品每500克不超过20元,但是戴上“月饼”的帽子,卖价可超过百元。还有些厂家用“红心卖烧”、“黄金流沙”、“蓝莓鹰沙”、“金翡翠”、“三潭印月”等新创名称、奇特名称作噱头,回避月饼的真实属性。可消费者选购时,凭名称既不能获知月饼的馅料,也不能判断月饼属于何种地方风味,容易上当受骗。质监部门表示,生产商如果用了这些新名字、怪名字,就必须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使用相同大小的文字标示月饼的馅料、口味等真实属性,否则也属于违规行为。       (任羽中)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