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曾出现“三峡大坝造成四川盆地干旱”说法 今年暴雨使上述传言不攻自破 |
新华社 目前川渝两地暴雨成灾,使得“三峡大坝造成四川盆地干旱”的说法不攻自破。“三峡大坝阻隔水汽入四川盆地”的说法,是在2006年重庆、四川遭遇特大干旱时不胫而走的。今年两地遭受百年不遇大暴雨,自然使上述说法难以自圆其说。 国家气象中心主任、中央气象台台长矫梅燕昨天说,去年和今年是很好的例子。去年四川、重庆非常干旱,因为当时整个副热带高压非常强,在整个四川、重庆一带,都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造成下层高压控制的温度很高,由于持续性的高温,造成重庆和四川出现百年不遇的干旱。而今年,正是副热带高压东撤,使四川盆地出现持续暴雨天气。四川盆地的夏季降水,来源是西南季风输送的孟加拉湾以及南海地区的水汽。当北方南下冷空气西进至四川盆地上空,冷暖气流遭遇得以形成暴雨。 目前,三峡大坝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的影响,有很多专家在研究。但矫梅燕说,至少目前来讲,没有什么明确的结论说三峡大坝建设对于天气气候事件有直接联系。“影响我国夏季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在整个全球气候回流系统当中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四川、重庆的旱涝问题。因此不能简单地把重庆、四川的旱涝跟三峡大坝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