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边界行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八一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7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州日报记者对话河南卢氏县委书记王振伟:
土坯房办公无碍招商引资

方志辉


  卢氏,这个位于河南西部的偏僻县城,被全国所知的有两点:一是多届县委书记在土坯房里办公;二是原县委书记杜保乾因大搞形象工程、贪污受贿、陷害举报人而被查处。关于这两件事,现任卢氏县委书记王振伟最有资格说得清。他是目前正在土坯房里办公的书记,又是杜保乾后的下一任书记。

  在他的土坯办公房里,王振伟对记者的敏感问题毫不回避。

  不搞特殊 没选楼房选土房

  记者(以下简称记):卢氏土坯办公房现在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作为卢氏的书记,您是怎么看的?

  王振伟(以下简称王):如果你在卢氏街上采访老百姓,大家可能都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为啥呢?因为我们50多年来历届县委都是这样办公(除了杜保乾,他当时是住在楼房里办公),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没想到这件事情会在社会上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记:当初从三门峡市调任过来时,您对卢氏的这个办公环境感受如何?

  王:我的前任是杜保乾。杜保乾是六月份出的事,我是九月份接的这个书记。我来的时候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住杜保乾原来的房子——楼房,条件比较好;一个是住土坯房。我选择了后者。

  记:为什么要住土坯房?

  王:一是当初杜保乾是一个人在那里上班,其他常委都在这里上班。我觉得作为县委主要领导一个人在楼里办公有点特殊化,不大合适。第二,历任县委书记都在这里办公,我为啥不能在这里办公?第三,我是农村长大的,从小就是住这种房子,很习惯。

  记:土坯房现在外墙都很破旧,你们有没有打算新建办公大楼?

  王:至少三五年内不会。也有人提出过把县委迁出去,当时也有房地产商提出开发这块地方,但最后我们没同意。

  记:如果是开发商来开发的话,应会补贴你们很多钱,这样不是有资金建大楼吗?

  王:他们给我们的钱建新大楼远远不够,县财政必须还要出一部分钱,这些钱我们也拿得出,但考虑到卢氏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群众还有好多问题没解决,像上学、就医、出行等,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因此把建楼的事情就放下了。

  记:在土坯房办公有何感想?

  王:我很喜欢在土坯房里办公,因为我们这个土坯房的墙比较厚,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符合现代建筑的要求。同时外面有个小花园,空气对流又非常新鲜。县领导班子都在这里办公,沟通交流都比较方便。同时,群众办事也方便。

  没啥影响 客商不管楼房高低

  记:这样的办公条件对招商存不存在困难?

  王:这几年卢氏之所以经济快速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加大了借助外力。我们卢氏是国家级贫困县,各项建设不招商引资是不行的。而资金有三个来源,一是向上级要一部分;二是财政支持一部分;第三是通过市场运作招商引资筹集一部分。

  记:各部分的比例是多少?

  王:这个要具体到每一件事情。有的项目支持力度大,有些就小,有些方面主要靠市场运作,比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例如工业项目有些是90%,有些甚至是100%都是通过招商引资的。

  我在这屋里接待过好多大客商,包括一些国内著名的集团。在洽谈中,他们看中的是你这个地方的发展环境,是看你这个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是看你这个地方的市场有没有潜力可挖,而不关注你县委、政府的楼高低。

  作风稳健 带班子来广东学习

  记:您当时是临危受命,那时干群关系紧张吗?

  王:紧张呀。其中有一个干部出了问题被检察院带走的时候,他前脚刚走出来,群众就在后面扔石头。

  记:您来了之后如何改善这些状况?

  王:我来之后有很长时间什么措施都没采取,就是观察。但有一部分人不理解,给我取了一个很不好听的外号,叫“王不管”。当时群众编了一句顺口溜——“走了一个杜二蛋,来了一个王不管。”实际上那时我是在熟悉情况、了解情况、分析情况,我在想从哪个地方下手。最后,我觉得解决卢氏的根本症结还是在发展。你不发展,所有这些问题都解决不了。

  记:那你是从哪个地方找到突破口?

  王:当时我们搞了个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把卢氏上下都发动起来,一起讨论卢氏未来要发展该怎么办,大家都很积极,什么问题都可以说,包括在大会上一些同志对我的做法表示质疑,说一些不痛快的话,都可以说。

  另一方面,我把各乡镇领导带到发达地区去参观考察,包括你们广东的中山、佛山,去向发达地区学习,去看看外面改革开放的力度,看看外边大干、快速发展的势头。因为卢氏这地方比较封闭,当初杜保乾在的时候搞了几个工程,他的思路局限了一部分人的思路。

  忧心忡忡 遗留形象工程棘手

  记:杜保乾遗留下的那些形象工程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王: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处理完。这也是一个影响卢氏稳定很大的一个问题。他留下的那些“形象工程”有很多后遗症,如欠账问题就解决不了,有些没有债权人,不少债主要向县委县政府要账。

  举个例子,有个猪厂,原来是一个村干部自己建的,杜保乾看后说,不错,为什么不建得大一点?书记说了,乡里、村里就要落实,县里也给拨了一部分钱,这部分钱有些是贷款。但搞这个工程时,这些钱远远不够,包括一些建筑队的工程款都没付清。杜保乾出事后,建筑队向猪厂老板要钱,老板说这个不是我的个人行为,你去找乡里、县里吧。乡里说你去找县里。县里说这个又不是政府研究的,就是杜保乾一句话搞上来的。你让谁去承担?    广州日报(方志辉)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