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末如之何” 白子超 |
卫灵公篇载: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宋代朱熹注:“‘如之何,如之何’者,熟思审处之辞也。”杨伯峻先生说:“‘不曰如之何’意思就是不动脑筋。”末,无,没有。也已矣,三个语气词连用,非常强调“吾末如之何”的确定语气。此章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对这种人)我不知道怎么办。” 应该说,孔子说这句话时是有嘲讽意味的。不过,孔子的表述技巧令人叫绝,语言十分通俗、俏皮,浅显、含蓄之中蕴含着深刻、丰富的旨意。 平时,孔子是温和中透露着威严,但用幽默、调侃方式启发弟子的情况并不鲜见。再看以下例子。 子罕篇载:“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前面四句是未收入《诗经》的逸诗中的句子。唐棣,亦作棠棣、常棣,落叶灌木,其花初开相反,终乃合并。华,即花。偏,同翩。反,通翻。不尔思,宾语前置,即不思尔。室,居住之处。此章译文大致如下:诗中说:“唐棣花开,翩翻摇动;(在这大好春光中)难道我不思念你吗?只是因为你住得太远(所以我不能前去)。”孔子说:“我看是没有思念,真思念了怎么会嫌路远呢?” 所引诗句是地道的爱情诗,孔子的风趣、诙谐跃然显现,其弟子会心一笑之后定会思索那言外之意。后世学者多认为孔子借诗说理,其意与“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篇)相通。 孔子在谈到自己时,也不都是一本正经的表白,有时会以轻松又极富意味的语言自贬、自嘲,举重若轻,指东说西,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智慧与幽默。 子罕篇载: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达巷那个地方的人说:“孔子真伟大啊!可惜虽然学问广博,却没有什么成名的专长。”孔子听到这种评论,就对本门弟子说:“我究竟该专门做什么呢?是专门赶马车呢?还是专门做射手呢?我赶马车好了。” 述而篇载: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执鞭之士”,学者认为有两义,一是有爵位贵族的开道人,二是市场的守门人。孔子说:“财富如果(不违背道德)可以求得的话,就是去当手拿皮鞭的下等差役,我也干。如果(不违背道德)不可求得,那我还是干自己愿意干的事吧!” 子罕篇载: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放在匣子里收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它呢?”孔子说:“卖掉啊!卖掉啊!我正在等着一个好价钱哩!”过去有人批判孔子是待价而沽的势利之人,那是根本没有读懂孔子,更不理解“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泰伯篇)的深意。 如果不了解孔子的全部思想、性格特点和谈话技巧,今人读《论语》的一些章节就会遇到困难,陷入尴尬。反过来说,只要不是过于学究气,领会这些章节时注意其幽默、风趣乃至玩笑的性质,以及特殊的表达技巧,就会对孔子的为人有更细致更深入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