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视察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上海地产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科技
 第B13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汽车科技
 第B15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求职
 第B20版:求职·培训·移民
 第B21版:求职· 培训·移民
 第B2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上海地产
  
2007年7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前,有关部门发出《关于本市企业高温季节津贴标准的通知》,但多数企业和劳动者称“不知道”——
10元高温津贴,你拿到了吗?

邵宁 窦晓冬

  ■ 建筑行业的工人在高温下工作 种楠 摄

  本报记者  邵宁  窦晓冬

  刚刚进入大暑,气温又飙升到了35℃以上。今天已是今夏上海的第16个高温日了。持续高温将申城烤成了一个大火炉。与身处空调环境、同时享受高温费福利待遇的公务员、白领一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在烈日下工作的劳动者,高温补贴却还没有着落。

  今年7月11日,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联合发出《关于本市企业高温季节津贴标准的通知》,《通知》规定,在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高温天气里安排露天工作的,以及不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企业应当向职工支付高温季节津贴,津贴标准每天不低于10元。

  这对于众多在露天以及闷热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是一个好消息。那么,他们是否享受到了这10元的高温津贴?昨天,记者对烈日下的送水工、建筑工人、送货员和交通协管员等作了一番调查。

  送水工

  不打算索要高温津贴     

  14:20,胶州路长寿路口

  马路上的气温超过了40℃。记者拦下正在吃力蹬着蓝色布篷三轮车的老张。老张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他来自安徽,在上海打工已经5年。他的三轮车上装着23桶水,这已是50岁的老张今天送的第三车水了。

  老张说:“政府出的政策都好,这个我们明白,但就是落不到我们身上啊。高温津贴的事我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敢去要。现在你去要钱,过一段时间等到天气凉快工人好找的时候,我肯定被打发走人了。我要养家供孩子读书,就想凭体力挣些老实钱、平安钱,高温津贴我就不想了。”

  15:20,万航渡路镇宁路口

  一辆简陋的三轮车上,堆满屈臣氏、斯柏克林等多个品牌的桶装水。10分钟后,记者等来了送完水回来的小王。“知道35℃以上,你可以领到每天10元钱的高温补贴吗?”小王一边忙着擦掉流进眼里的汗水,一边腼腆地说:“最热的3个月,我们每个月有50元的降温费,最后一起结。我是外地来打工的,老板觉得该给多少工钱就给多少,政府规定有高温津贴我就不知道了,也不打算去要。”

  16:00,复兴路乌鲁木齐路口

  几个年轻的送水工聚在屋檐下聊天。记者拿着刊登着关于10元高温津贴消息的报纸给他们看,几个年轻人说:“这个事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收入是这样:每送一大桶水可以挣1元钱,一小桶水挣5角,一纸箱饮料3角,不论夏天还是冬天都是这个价,多送多得,其他的什么也没有了。今年还不错,这个月公司给我们5个人发了两箱盐汽水解暑。这个行业就是这样,愿意干你就干,不愿干拉倒,谁还会去要什么津贴!”

  建筑工人

  不知道有高温津贴      

  在康定路西康路口的“康定路下水道改建工程”现场,两名工人告诉记者:“不知道有这样一个《通知》,至于那10元钱,跟我们根本不搭界!”长寿路胶州路口的一处建筑工地还没有正式开工,三名工人正在修砌一堵砖墙。记者和一位管理人员模样的人聊起高温津贴的事,得到的说法是:“我们还没有收到通知。现在施工的工人工资是事先谈好的,我们按合同办事,一般来说不会再支付其他费用了。”

  环卫工人

  每月有500元高温费      

  昨天,在常德路、新闸路口,一位环卫工人正在清扫马路,天蓝色的上衣背后已经湿透。他说他不知道《通知》的规定。不过,公司夏季每个月发500元高温费,每天工作时间也缩短到5个半小时,他对此是满意的。

  昨天上午9时,一家婴儿用品直销公司的送货员程师傅敲开了中远两湾城一位客户的家门。这是程师傅今天送的第8户人家。每天早晨,他7时就出门,骑着自行车在一块固定区域内送货,自行车架上的货物沉甸甸的。他每天得送三四十户人家,傍晚6时多才能回家,有时订单多,再晚也得送。由于成天在外奔波,他又黑又瘦。他的工资是底薪850元加奖金,一般能拿到1500元左右。他说,平时没啥休息时间,最多就是中午半小时吃饭,打个盹的工夫都没有,有业务做,谁想休息?只想多赚钱养家糊口。

  程师傅说,他听说过10元高温津贴的事,不过估计拿不到,因为公司在夏季每月发100元高温费,他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交通协管员

  有望拿到10元津贴       

  站在马路上维护秩序的交通协管员也是很辛苦的一个群体。大热天,他们身穿统一的长袖制服加黄色闪光背心,这是为了防止晒伤。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他们仿佛身处桑拿房中,还得吹着哨子,重复着禁行、放行的手势,劝说不守法的行人和骑车人。

  有别于送水、快递和建筑行业的外来务工者,交通协管员都是上海的4050人员,消息比较灵通。在延安东路西藏路口,一名协管员表示,听说过10元高温津贴,但觉得不可靠,可能是传闻。当记者告诉他这消息属实时,他的表情十分漠然。在四平路新港路口,两名协管员中的一个说知道新发布的通知,但单位里还没有说起过,不知道能不能拿到。

  昨天,记者与杨浦区交通协管员管理办公室联系,负责人茅廉表示:已经从媒体获悉这一通知,区政府对发放高温津贴十分支持,专门拨出了费用,目前正在落实中。他们将按照《通知》的规定,35℃以上高温日每天每人不低于10元。协管员的工资发放日是每月15日,高温津贴将在下月15日和工资一同发放。

  广大劳动者

  盼好政策尽快落实      

  由于政策出台仅十多天,所有受访者均未拿到10元高温津贴,且大部分从事露天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对《通知》全然不知。这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这是一项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好政策,但要让广大劳动者知晓,还需要政府部门、各级工会向企业、职工广为宣传,尤其是向为数众多的非公企业做好宣传。

  另外,弱势群体不敢维权的状况令人忧虑。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和沉重的家庭负担,仅凭体力维持生计的建筑、送水、快递、保安等从业人员的竞争力显得不堪一击,为保住饭碗,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放弃了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基本权利,如果让他们按《通知》规定索要高温津贴,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在采访中,几乎没有劳动者对《通知》的出台表示欣喜,相反是事不关己的漠然。

  尽快落实这项政策,督促各类企业向员工发放高温津贴,让一线员工尽快得到保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任务。

  评论 070725103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