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 “热浪与健康监测预警”一级戒备 董纯蕾 |
高温、高湿、西南风,这是夏天最难熬的日子的特征,是这个季节最危险的健康杀手。由本市气象部门和卫生部门5年前联手启动的“热浪与健康监测预警系统”,又进入了“一级戒备状态”。据该系统监测,到目前为止,申城今夏主要属轻微热浪。 市城市环境气象中心副主任谈建国介绍说,不同时段,人体对气温的忍受能力不同。申城6月入夏初期,人们能忍受的平均高温水平为35℃;6月底至7月上旬,上升至36℃左右;7月中下旬,人体能忍受的平均高温水平进一步上升到37℃左右;8月上中旬,这一数值下降到36℃;而到了8月下旬到9月上旬,再降低到35℃左右。 今年7月上中旬,申城虽然高温不断,但超过37℃的极端高温日属零散出现,威胁程度相对来说不大;另一方面,夜间的降温还算比较明显。所以,今夏的持续高温,未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不过,无论在夏季的哪一阶段,只要出现连续3天以上、且超出同期人体忍受限度的高温,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就会明显上升。1998年8月7日至17日,连续11天的最高气温持续在36℃以上,其中8月15日最高气温甚至高达39.4℃。当月月底,来自卫生部门的数据证实了这段持续高温的“杀伤力”——人口死亡率明显高于平时。 来自上海气象信息网的高温防御信息提醒说,高温天气宜吃咸食,多饮凉茶、绿豆汤和苦味食物等。体育锻炼要适量适时,外出健身最好自己带水,不断地少量饮水,切忌狂饮。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以防产生头疼头昏等所谓“空调病”。电扇不能直接对着头部或身体的某一部位长时间吹,以免身体局部受寒。 本报记者 董纯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