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 广 告
    
2007年7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牧之叹

赵丽宏


  李白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世称“李杜”。清人赵翼有《论诗绝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讲的是诗坛人才辈出,很有道理。不过,李白和杜甫,引领风骚却不是数百年,而是从古到今,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因李白杜甫成就太辉煌,唐代的其他诗人,似乎都相形黯淡。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也被合称为“李杜”,如果没有盛唐的李杜,晚唐的李杜,也许可成为唐代诗坛最耀眼的巨星。

  我曾在多篇文章中谈李商隐,也想再说说杜牧。后人把杜牧称为“小杜”,那是对“老杜”杜甫而言。在我对唐诗的记忆中,杜牧的七绝作品最多而且印象深刻。童年最初背诵的唐诗中,有好几首是杜牧的作品,譬如《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是古诗中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我至今仍记得当年外婆用唱歌般的调子教我吟诵这首诗的情景。另一首《秋夕》,也是曾牵动我无限遐想的妙作:“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用这样通俗平淡的语言,却表现出如此清新幽远的境界,实在是大家风范。《清明》这首诗中,没有一个难懂的字,就像是一首儿歌,然而却情景交融,意境清新幽远,成为唐诗中流传最广的作品。吟诵这些诗,也使我悟到唐诗为何能深入人心,被大多数中国人喜欢的原因。

  杜牧的诗,以七绝成就最高。《唐诗三百首》的七绝这一栏中,杜牧独占鳌头,有九首作品收入,第二位是李商隐,收入七首。同栏中,李白两首,杜甫只有一首。我想了一下,我记住的杜牧诗作,都是七绝,除《清明》和《秋夕》,还有几首,每一首都堪称绝唱: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以上作品中,有几首并未收入《唐诗三百首》,却也是七绝唐诗中流传很广的作品。这些诗,千百年来一直在被中国人吟诵而且引用,很多人熟知这些诗句,却未必了解它们的作者。杜牧生在唐代都城长安,少年时代就展露才华,他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希望能为恢复盛唐气象尽力,却生不逢时。杜牧期望的太平盛世,在他的有生之年没有出现。他无法实施自己的抱负,只能在诗中倾吐情怀。那些写景抒情的诗篇,优美中蕴涵着忧伤,读来更为感人,古往今来,使多少落魄文人唏嘘共鸣。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