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洞村寨 刘伯华 |
在科学技术与现代文明发达的今天,在遥远的云贵高原紫云县的一个大山洞里,竟然还穴居着一个村寨。这个名叫格井村中洞组的村寨,有18户87人,全是苗族。千百年来,他们居住在山洞里,在乱石缝隙中播种玉米、瓜果,采集野菜以为食,祖祖辈辈过着蛮荒时代原始人般的生活。由于交通阻塞,山洞里的人与世隔绝,人类现代文明的春风好像吹不进这个深山老洞似的。但其实不然,就在这个“山顶洞人”穴居的大山洞里,竟然还有一所小学校。象征现代文明的学校怎么办进了大山洞?那天,怀着探秘的心情,我走进了神奇的紫云大山。 走进紫云茫茫的群山,只见山连山,峰叠峰,岭接岭,抬头看,山峰高得直冲云天,低头看,狭谷深得吓人。通往中洞的路险得连牛马都无法通行,不少地方,我和陪同上山的水塘镇教育辅导站长施光林,只好像猴子一样攀着石头往上爬。从山脚到大山洞垂直距离虽然只有1500米,我们攀来爬去,东绕西拐耗费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洞口。 山洞很大,洞口有110米宽,洞深足有200多米。洞顶上挂着许多大小不一的钟乳石,熠熠闪亮。由于洞口宽阔,山洞里光线十分充足。洞里的地面平坦,好似水泥铺就的一般。洞里的18户居民的住房,分成两排列于两边洞壁下,井然有序。洞中间的平地则成全村人的公共活动场地。 洞穴的居民,每家每户都有各自的住房。住房很简陋,只有竹篱围墙,没有屋顶,即使是猪圈和鸡舍也没有顶。因为山洞不怕风吹雨淋,屋顶是没有必要的。 施光林这位苗族汉子指着距山洞一里多远的山梁告诉我:“你看,梁子上,政府给每家人都盖了一幢瓦房,请他们搬出山洞。但他们说,我们住惯了山洞,冬暖夏凉,冬天不用烧火炉,搬出洞,还要下山背煤烧火。有两家人搬走了,还有18家,就是不搬,依然住在洞里。” 当我们走进一家农户时,我吃惊地发现房子里亮着电灯,一位60多岁的苗族大妈正坐在那看电视。 “大山洞里也能收看电视?”我问道。 苗族大妈非常热情,好客,她侃侃而谈:“过去,看电视想都没得想过。现在,政府非常关心我们,在山洞安了个‘大盖’(电视卫星接收器),住在洞里的人家家都看得上电视了!” 施站长领我参观了位于大山洞最里部的中洞小学。学校的教室和办公室也是只有围墙没有屋顶的,学校还有比较宽阔的篮球场,虽然是办在山洞里,教学仪器应该配备的也都齐全。学校有四台电脑,但因为山洞里面湿度大,电脑受潮损坏,现在只有一台电脑可以使用。学校负责人告诉我,开始,他们在山洞里办扫盲班。以后又在山洞里的广场办了有13名孩子参加的读书班。渐渐地,来山洞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目前,四周山区来读书的已有180多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办了,教师也由原来的2人增加到8人。 山洞村寨的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因为没有田种水稻,村民们还吃不上大米,只能靠瓜菜玉米过日子。最重要的问题是,若交通不改变,村寨就摆脱不了与世隔绝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