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 西坡 |
| ||
| ||
|
世界上有酒的地方,就会有饮酒的人,就会有饮酒的方式方法,但像中国饮酒者那样的有“文化”,倒也非常少见。 首先,在中国的诗词歌赋里面,酒是常用字,什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啦,什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啦,什么“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啦。中国的诗词歌赋,其文化含量要多高就有多高,其中酒的贡献度不小。 其次,因酒而发生的文化故事,不计其数,比如郁达夫之“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里面便有一个扑朔迷离的“公案”;鲁迅之“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牵扯了一场笔墨官司。又比如,陆游之“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透露出的是凄凉无奈的人生遭际;杜甫之《饮中八仙歌》,则描摹了八位高人的行状事迹;至于王右军之“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更是拈出一段文坛佳话。 其三,由酒引发关于人生的思辨,俯拾皆是。“浩然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元遗山句)“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邵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这种特定场景(饮酒)中的感触,向来被认为具有非常高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四,饮酒当中而产生的种种礼仪形式风俗习惯,比如酒令(《红楼梦》里最为突出)等等,正显示着人类学、民俗学的研究方向和价值。 …… 当然,要说酒文化,岂止以上那些一鳞半爪!在今天,它已敷演成为一种生活智慧,一门很大的人际关系学问了。 比如:早上喝酒不能多,今天还有好几桌;中午喝酒不能醉,等到下午还有会;晚上喝酒不能倒,免得老婆到处找。 又如:会喝一两的喝二两,这样朋友够豪爽;会喝二两的喝五两,这样同志该培养;会喝半斤的喝一斤,这样哥们最贴心;会喝一斤的喝一桶,回头提拔当副总;会喝一桶的喝一缸,酒厂厂长让你当。 这些和酒相关的段子,折射出了社会上的一种风气,并且活画了一种世态。它们自然属于酒文化的范畴,也许更应当被看作是一面观照现实社会的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