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 广 告
第B10版: 好吃·美食物语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7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熟面孔

公输于兰 王震坤


  在菜市场买菜,我几乎都找固定的熟面孔。买蔬菜去那对姐弟档,买肉就找某个品牌专卖铺的胖小伙,买水产去三兄弟妯娌的大连档,买鸡鸭就是妻子招徕丈夫宰杀的夫妻档啦。

  卖猪肉的小伙子动作精准麻利。他像某小说里描写的王一刀,报出一个价,一刀下去上秤,八九不离十。边上也有同一品牌肉的摊儿,摊主是位时髦女子,爱惜自己的彩绘指甲,从来不用手提肉,肉都预先一字排开,再大的扇,也只将刀划拉来拨弄去,一刀下去相差二三百克,一脸的不情愿,去了就是自讨没趣。去夫妻档买鸡鸭买的是贴心。他们总是先问蒸、炒还是煲汤,然后根据顾客的意思挑选再加工处理,整只童子鸡清蒸,大块老母鸡煲汤,小块鸭子红烧。奇的是他们总能记得我买鸡要弃鸡脖。

  三对兄弟妯娌的大鱼档则有聚会的气氛。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省份,打工时相识走到一起成为夫妻亲戚。闲时他们扎堆下象棋,忙时彼此配合默契,几乎顾客所有的要求他们都愿意满足,甲鱼烫好,鳗鱼剪成连着的段,即使买一条10元的鲈鱼,想处理成薄片,到手的就一定是主体剪成一片片透明的薄片但在背部鱼皮连着头尾的一条鱼。

  那卖蔬菜的姐姐有几分文气,慢声细语从不吆喝,卖蚕豆添一把葱,卖米苋放上几粒蒜,而弟弟总是帮姐姐搬运,或者帮顾客剥笋壳,摘芹菜叶。比起边上太过热情的摊主,他们让人觉得舒坦。有一回这摊上多了一位膀大腰圆目细髭黑的汉子,见我不问价格单看电子秤尾数,将毛菜居然约出了肉价。当下问他跟摊主的关系,他道那姐姐是他媳妇儿。顿时生出几分失落,水淋淋的菜感觉一下子蔫了,从此不在这摊儿买菜。只是每次经过时对那姐姐免不了多端详几眼,总觉得她似乎吃了亏。

  人类的吃是本能也是不自觉的行为艺术,吃什么怎么吃何时吃从谁哪儿买吃都有讲究,总希望吃到肚皮里的不是气不是难受而是快乐是福。

  图 / 王震坤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