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的华东理工大学“生存大赛”首次加入“创业生存”项目—— 信用卡里的钱增值多少,决定排名 张炯强 |
本报大连上午电 (特派记者 张炯强)一年一度的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生模拟生存实践大赛今天启动,华东理工大学30名学生组成的10支团队,已分别抵达大连和厦门,开始为期10天的生存挑战。与以往“生存大赛”不同,今年比赛期间,除了原有的100元生存保证基金外,每名参赛选手手中多了一种“可支配资源”——一张限额1000元的中国银行信用卡。这1000元不能当作生活费用,而作为创业基金,比赛结束时信用卡的金额是否增加、增加多少,将作为选手成绩排名一项重要依据。 创业或许就从生存开始 许多参赛学生已将自己的创业计划写入生存比赛的预案中。华东理工金融专业的大二学生陈仕强准备做的第一件事,是明天到大连的景点,摆摄影摊点。为此,他的团队预备了数码相机、手提电脑;团队中还特配了英语流利的同学,专门为外国游客服务。陈仕强告诉记者:“这可能就是我创业的起步。” 规则根据就业现状修改 华东理工的生存实践大赛至今年已是第七届,比赛规则、比赛理念较最初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前几届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只要一名学生靠100元钱在一个异地城市生存下来就可以了。去年,游戏规则改为,学生不仅要找到工作生存,还必须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今年,比赛首次引入了“创业生存”的概念。同一名称的比赛,为何规则一直在变?华东理工团委副书记储琰说:“学校认为,大学生的生存与农民工的生存是不同的。我们举办生存比赛,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就业现状,因此,游戏规则始终围绕就业中的热点问题制定。比如引入‘创业生存’,就是希望每名选手当一回老板,设法让自己的信用卡增值,这是最好的创业教育和理财教育。” 比赛定下高温应急预案 今年的比赛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比赛地点由一座城市变成了两座。对此,带队老师万玲解释说,生存实践还要求学生对所在城市的就业现状提交调研报告,选手们去的城市越多,信息就越丰富。不过,对身处两座不同城市的选手而言,他们将面对不一样的环境。厦门眼下酷热,最高气温达35℃以上;大连虽在夏日,最高气温也只有28℃。为节省资金,生存比赛时,选手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己的双腿。可以想象,依靠步行,厦门的学生比在大连的同学要艰苦许多。万玲介绍说,比赛城市是由选手抽签决定的。为保证高温环境下学生的安全,比赛组办者已定下了应急预案。 评论 0707261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