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本事学到手 走遍才市都不怕 进中职校读书体面又实惠 王蔚 |
“进了职校怎么办呀?”这几天,本市不少拿到中职校录取通知书的学生与家长,似乎很难高兴起来,因为总觉得这不如上普通高中“体面”和“有前途”。然而,如果看一看市教委职教处今天提供的“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成绩单,就不由不让人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刮目相看,因为,他们也可以拥有十分美好的就业与成才前景。 照样能进好企业 最近在重庆举行的全国中职教育技能大赛,是教育部主办的一项最高规格的职校生技能大比武,目的是鼓励同学们把技术学扎实、学精湛,在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由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任团长的上海代表队,参加了汽车维修、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烹饪、服装设计与制作等5项大赛共15个项目的所有个人和团体比赛,获得一等奖14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1项。骄人的成绩代表了上海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准。 近年来,上海的中职校纷纷开设城市发展急需与紧缺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去年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独、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人数占直接就业人数的86%。有30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改变观念别疑虑 即使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但每年在中考选择志愿时,仍有许多家长特别是市区家长,对职业教育有各种疑虑。如本市某行业的一所老牌重点中专,主要为企业输送一线技术工人,开设的课程都与企业现代化相匹配,就业很有保障,但就因为学校地理位置较偏远,专业相对艰苦,因而在学生、家长眼中缺少吸引力。群益职校的服装专业要从学习打衣服版样开始,以往从市区招进的许多学生认为这种“简单劳动”太苦。近年来,这个专业招收了一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对专业的热爱与学习劲头,远远超出上海本地同学,八成以上毕业生进入了服装企业的技术管理岗位。祝江琪、詹淑华两位同学的父母都是来自江西的劳务工,她俩最近在全国技能大赛上获得一等奖,成为全国最年轻的服装技师。 本报记者 王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