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的大股灾(下) 陈晓钟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在“东亚投资论坛”上指出,目前“在东亚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快,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比世界的平均速度要高,这是正常的。但如果是暴涨就很危险。因为经验证明,资产价值暴涨是不可持续的。”成思危指出,“我们要注意历史的教训,要注意防止金融资产过快增长带来的风险。”让我们看一下美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大股灾,或许对我们防范风险不无裨益。上期本专栏描述了美国1929年10月的股灾情况,本期让我们看一下美国近代的股灾情况。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又是一个10月,一段美国股民的黑色记忆。这一天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便重挫508.32点,装了特殊程序的计算机不停地在卖,任何试图使其稳定下来的努力都失败了。仅仅一天时间,美国的股票市场就大幅度缩水,其价值超过5000亿美元。这是一个“黑色星期一”,一个“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受美国股市崩盘的影响,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也开始狂跌,“1929年的股灾又来了吗?”巨大的恐慌在投机者心中蔓延,昔日的情景再次重现,很多人由百万富翁沦为赤贫,精神崩溃、自杀的消息不绝于耳。 与1929年全民大炒股不同,这次危机,没有全民性的疯狂投入,但在危机爆发前,却同样是大量的热钱涌入,同样是流动性资产泛滥。20世纪70到8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从1982年开始,股指便一直上扬,到1987年,股市一派繁荣景象,这种繁荣吸引了大量游资,这些游资逐利而来,在股市上疯狂抬高股价,一个虚假的大泡沫又开始制造起来。与1929年一样,过度的炒作造成的资产泡沫必然会破裂。 这一天终于在10月19日降临了。当天纽约股票交易所内阴云密布,一片紧张气氛。各种股票价格纷纷疯狂下跌,当时价格变动是如此之快,使得联系交易的电话机都不够用了,电脑屏幕上显示的速度跟不上市场实际变化,《纽约时报》惊呼“一切都失去了控制”。就在这一天,当时世界首富萨姆·沃尔顿就损失了21亿美元,丢掉了第一的宝座。更悲惨的是那些将自己一生积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众,他们本来期望借着股市的牛气,赚一些养老的钱,结果一天工夫便在跌落的股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确实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灾爆发只是对于投机炒作的一种调整,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事实上在股价狂跌不久,一些效益好的公司开始回购其股票,股价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稳定。但其打击却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完) 陈晓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