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交易导致收益不佳 许憬 |
交易的频率这个话题将贯穿于整个投资风格讨论。金融投资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从金融投资的交易次数上而言,“勤会生拙”。从事金融工作的人往往都很有天赋,很自信,努力而勤快,这些特质往往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模式,使得他们倾向于比较激进的交易风格。 在生意场上,努力而勤快肯定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金融界,就不一定了。 在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上,频繁的交易会导致利润不佳。可能有以下几个因素: 1. 导致手续费、税费成本升高,每做一次交易,首先是和交易成本在竞赛,频率越高,当然累计成本就会越高。 2.需要不断做出两个方向的判断,金融产品具有自我推动的效应,即趋势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不断地买入、卖出,不是在和市场博弈,就是在对抗自己的原有的判断。 3.市场在短时间内是无序的,现在已经证明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确实能影响北美洲某个地区一天的天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那只美丽的蝴蝶影响的是一天的天气而不是气候。同理,在市场中,随时存在着交易员一个下单影响了某天某个行情的走势,呈现出不稳定性和随机性。在行情剧烈波动时,有收益奇迹的出现,他的收益会大大领先于市场和你。但是,不必对此表现出不满或失落,因为这就像10000个人参加掷币游戏一样,总有人在这次比赛中连续猜对的。规避波动行情的诱惑至关重要,除非你只想今天暴富,而不在乎明天可能全部还给市场。 4.无论如何,应该确定投资风格,就像你会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喝什么地方产的酒。在行情剧烈震荡或箱体运行时,耐心地等待那个球落在你擅长的范围,然后给予全力的一击。 5.谈谈枯燥的数学统计得出的记录,对于一个试图把握高点、低点的投资人而言,只要高低点各有5%的误差,那么他的获利就会降一半,如果误差达到7.5%,那么他的净获利即落后于长线投资者,但愿市场上的多数股票软件的计算判断能力能在7.5%的误差范围内。 6. 历史证明,那些活下来的,并且活得相当不错的投资人大部分是交易频率的厌恶者。当然,减少投资频率并不意味着呆滞不动。辩证地讲,在亏损的时候,可能交易的频率会增加,在获利时,变得很懒惰并不是一件坏事。 当然,短期而言,财富的英雄榜上多有杀出杀进的豪杰,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自己根本算不上是交易的频繁者。 许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