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大连和厦门的华东理工大学生有人初战告捷,有人连连失利—— 生存大赛首日:一半喜悦一半沮丧 张炯强 |
昨天,华东理工大学第七届生存实践大赛在大连和厦门同时开场,30名大学生组成10支团队,走上街头,为生存而战。 大连:AB计划均失利 大连海风阵阵,天气凉爽。陈士强和他的队员开始实施A计划:与照片冲印店合作,在当地旅游景点为游客拍照。上午10时,他们在大连市的俄罗斯风情一条街找到一家名冲印店,却被告知计划不可行:在旅游景点设摊,须经工商部门批准。A计划不得不取消。 陈士强拿出了B计划:在景点回收垃圾,宣传环保,并计划由商家赞助。但谁愿意赞助他们呢?陈士强心里没底。对他的团队来说,两项事先准备的主要计划在比赛第一天,就遇了挫折和失败。陈士强说:“没想到,大学生创业难,想生存也并不容易。” 厦门:终于找到一份工 就在陈士强出发的同时,华东理工大学劳动与保障专业的大一女生陈欢在厦门开始了征程。她的第一个计划是向厦门的酒店推销营销方案。厦门昨天气温达到36℃,在太阳底下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京华大酒店、东辰大酒店、庐山大酒店……一口气,大学生们跑了五六家酒店。最初大家又兴奋又忐忑不安,但被一家家酒店拒绝后,不免有些沮丧。 还好,团队没有把所有“筹码”都押在一个地方。下午5时,一名队员来报,一家市场调查公司与陈欢的团队达到协议,请他们调查厦门的药店情况。活累,收入不高,陈欢却笑了起来:“又要出汗啦。不过,我们终于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被拒经验一样宝贵 带队老师万婷介绍,第一天的比赛,有的同学找到了工作,心情舒畅;有的同学还没有寻到生计,就十分焦急。整个团队,可以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来形容。然而,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受挫者,都将这一天的经历当作“人生财富”。 陈士强说:“多一次被拒绝,就多一点经验。今后毕业时找工作,我们也不会害怕被拒绝,因为,我们曾经被拒绝过,我们能够承受。” 特派记者 张炯强(本报大连上午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