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星火燎原》 严建平 |
本月21日,《星火燎原·未刊稿》10集在京首发。欣喜之余,不禁回想起当年阅读大型革命回忆录丛书《星火燎原》的往事。 上世纪60年代,青少年的课外读物大多是革命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红日》……而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则成了我了解中国革命史的启蒙读物。 当时《星火燎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8集,我最爱读的是第3集和第8集。第3集是红军长征回忆录专集,内容丰富,故事性强,其中《一袋干粮》《六月雪》《飘动的篝火》等先后被选入了中小学课本。当时我被红军“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所深深感动。第8集是解放战争回忆专集,当时我人民解放军已进入战略大反攻,那种摧枯拉朽、决胜千里的气势,让人读了倍增快意。 可惜的是,“文革”骤起,这套丛书被打入另册,想再读也不能了。 转眼到了1973年,我父母从北京发配到西北,我获准前往探亲。因此认识了也是从北京来的邻居朱德炘叔叔。朱叔叔和我父亲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他原是十四军的文艺处长,后奉调进京参加《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还担任过一个组的组长。在朱叔叔那儿,我读到了保存完好的那套《星火燎原》,并了解到这套丛书编辑工作的一些情况。 听朱叔叔说,《星火燎原》是1956年中央军委为筹备纪念建军30周年,通过了一项计划,其中包括出版一部记述我军30年战斗历程的书。于是在全国发起了以“中国人民解放军30年”为题的征文活动。由总政治部专门成立的编辑部共收到征文万余篇。 当时刘伯承元帅为《星火燎原》写了《回顾长征》《我们在太行山上》和《千里跃进大别山》三篇文章。朱叔叔曾在二野陈赓兵团当过文工团副团长,和二野参谋长李达上将也很熟,所以曾代表编辑部去拜访过刘帅。听朱叔叔说,刘帅的生活非常简朴,你简直不能相信这是共和国元帅的家,招待客人的不是什么瓷器茶杯,而是搪瓷的军用茶缸。 “文革”后,《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得以继续,在人文社8集的基础上,由解放军战士出版社出版了10集本。如今,又续编了10集50年前征文的未刊稿,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每篇文章增设了作者简介、作者照片及相关链接、历史图片和编辑部档案缩影,使这批历史文稿从内容到形式更有时代感。从篇目上看,直接写人的文章有一百多篇,特别是写彭德怀元帅的,有十多篇, 弥补了前10集《星火燎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留下的空缺。《星火燎原》前后20集,蔚为大观,这其中的珍贵史料,感人的事迹,昂扬的精神,将成为中国革命史的不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