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周刊
 第B18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4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5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培训资讯
 第B27版:求职·培训·移民
 第B28版:求职·留学·培训
 第B29版:求职·培训·移民
 第B30版:求职·移民动态
 第B31版:求职·移民·培训
 第B32版:求职·名校风采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招聘·自荐
 第B35版:求职·招生资讯
 第B36版:求职·培训动态
    
2007年7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茶经

吴兴人


  书友荐书录因稿挤,暂停一期。    ——编者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口干解渴,有客来访,交际应酬,文人聚会,唯茶是尚。

  茶有西湖的龙井、安溪的铁观音、云南的普洱、六安的瓜片、祁门的红茶、台湾的冻顶乌龙、四川的沱茶、洞庭山的君山茶,等等。不同的茶叶,自有不同的饮法。因此,饮茶又成了一门学问。自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后,饮茶有了第一本专著。尔后,关于茶的烹、煮、滚、饮、品的方法,自然成了一个雅俗共赏的话题,千年以来,话一直说不完。

  上海远东出版社独具匠心,近日推出当代史学家蒋星煜和卢祺义先生编著的《文人品茗录》,可谓是一本21世纪的新茶经,值得一读。

  《文人品茗录》是名副其实。它的可贵之处,在于编者花了大力气,下了苦功夫,通过梳理筛选大量散文随笔作品,精心收集了鲁迅、林语堂、梁实秋、郁达夫、苏雪林、冰心、姚雪垠、秦牧、黄裳、汪曾祺、叶文玲、贾平凹、王旭峰等70多位现代作家谈茶的文章。看得出来,编者是煞费苦心,千方百计,寻寻觅觅,上下求索,终于成就其事。结果当然是十分令人满意的。著名作家出手果然不凡,虽写同一主题:品茗,文字却是大放异彩。梁实秋的博学,老舍谈戒茶,鲁迅的借题发挥,贾平凹的实话实说,冰心的清新优美,邓伟志的品茶之道,汪曾祺写的泡茶馆是一幅都市的风俗画,萧乾则介绍了茶在英国的趣事,林语堂对饮茶之道有多种深刻体验……这些文章既传承了历代茶文化的脉络,又介绍了许多关于茶与饮茶的知识和故事,无不浸透了浓郁的茶情、茶趣和品茶的学问。这是对中国茶文化研究作出的一大贡献。

  编者又分别对每篇文章作了评点,并借以阐述了自己对茶文化的诸多学术见解。如蒋先生对周瘦鹃的《洞庭碧螺春》一文评点:“周瘦鹃在此首先指出了碧螺春产于太湖洞庭东山的碧螺峰上,功不可没。”又如对潘向黎的《二娘子家书》一文评点:“茶、荼本是一个字,许多老先生的文章都不约而同地谈了。潘向黎不是老先生,却谈出了新意。从学术性来说,她寻找出了唐天宝元年的《二娘子家书》,十分令人信服。”这样的点评,恰到好处。这正是本书的学术性与文学性、可读性融为一体之所在,也是这本书的长销的价值所在。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