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周刊
 第B18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4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5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培训资讯
 第B27版:求职·培训·移民
 第B28版:求职·留学·培训
 第B29版:求职·培训·移民
 第B30版:求职·移民动态
 第B31版:求职·移民·培训
 第B32版:求职·名校风采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招聘·自荐
 第B35版:求职·招生资讯
 第B36版:求职·培训动态
    
2007年7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还能捧出多少“心灵鸡汤”?
——析文化名人天南海北开讲成“产业”之现象
李菁

  ■ 易中天各地讲历史故事
  ■ “学术超女”于丹奔波于全国 图TP

    时下,要找一些当红的文化名人,委实不易。不是名人爱搭架子,而是他们已经很难长时间把自己关在书斋里做学问——纷至沓来的邀约,天南海北的演讲或开课,使得他们常常“在路上”。

  奔波全国各地      

  最近,一家大公司通过媒体朋友想找易中天为员工授课。其实这家公司的业务跟“三国”毫不搭界,请易中天的目的是希望他给员工讲几则有关的历史故事,起到“加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特别要求其语言要“轻松、幽默”。易中天初以“历史说书人”出名,随后收获的衍生品应该不少,而今甚至连企业培训师都可以当得,“国学无用”说或可休矣。比易中天更忙的是于丹,要了解这位“学术超女”的行踪,阅报即可,但见她勤力奔波于全国,为各地方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领导和员工讲解庄子、孔子的微言大义,更结合当前社会现象煲上一锅锅“心灵鸡汤”,此状亦成一景。

  全球生财之道      

  名人演讲,在西方早已成为一项产业,有专人潜心经营。从美国前总统里根、克林顿,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波兰前总统瓦文萨等引退政要,到著名演员、主持人、诺贝尔奖得主,许多人选择了与演讲经纪公司签约,在本土或全球范围内开展演讲这一迅捷的生财之道,有的还配以自传等图书出版,从而使演讲者、听众、经纪公司、出版商之间形成一条连贯的商业链条。他们不愁没有听众,由于这些演讲人士的“精英化”特征,听众非常舍得出钱,企望藉此获得宝贵的人生智慧或经济信息。据报载,2002年5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中国香港、深圳和新加坡等地总共不到3个小时的演讲,就得到了660万元人民币的酬劳。

  “国学庸俗”之争     

  中国拥有海量的人口,目前又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让不少人疑惑、彷徨,只能向历史去要答案,于丹、易中天们的适时出现使他们被赋予了“人生讲师”的角色,四处演讲,红极一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对于丹、易中天等名人来说,演讲既能不断扩大知名度,与个人作品销售产生良性互动,本身又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呢。尽管有反对者认为这样的做法是把“国学”俗化,但反正关于“国学”的争论一直也没有停止过,姑且不作讨论。

  “君子”不言利税     

  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也许倒是该对国内日益风生水起的“名人演讲”这一“产业”进行规范、梳理。国外的演讲产业是一种买、卖与中介三方共赢的阳光产业,而在国内,这一“操作”目前尚停留在私底下与朋友间,“君子”对于“利”和“税”多少还有点遮遮掩掩。  本报记者 李菁

  评论 070729106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