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规定的习题随便应付,老师和家长额外布置的附加内容却“做也做不完”—— 暑假赶作业 冷热大不同 王蔚 吴洁宇 |
|
最近,在百度贴吧里打上“暑假作业”的关键词,会惊讶地发现诸如“跪求上海版暑假作业答案”、“想要初中暑假作业答案的请进”、“代做暑假作业”等帖子甚是热闹。有关围绕暑假作业的是非纷争,也颇能折射出一些当前教改的矛盾与困惑。 有些题目忽悠人 被派到上海公司任职的徐女士,近来每天都要接女儿从外地打来的电话,询问暑假作业怎么做。徐女士将女儿的难题说给同事们听,令办公室里的一帮高知也一愣一愣的。比如有道语文作业问的竟是:“什么东西是别人请你吃的,但却要你自己付钱?”百思不得其解后,有同事上网一查,答案竟是“吃官司”。还有道题:“蓝色的刀蓝色的枪。打一句成语。”答案惊人得离谱:“刀枪不入(blue)”。 有小学生向记者反映,上海版的暑假作业有些题也颇为离奇。比如有道数学题,要求写出“判死刑”这个词的“运算符号”,答案居然是“×”。难怪有家长质疑,这究竟是在忽悠学生还是在忽悠知识。再看小学二年级的一道数学题,还“掺和”了语文知识:1到7分别代表一个字,而其中两两相加又可合成一个字,请依照以下提示猜出其代表的字。1加2等于日落时的意思;2加3等于日出时的意思;3加4等于欺负的意思;4加5等于瞄准击发的意思;2加6等于光亮的意思;6加7等于丰满的意思。其论述之复杂,考察之广泛,让大学生都一时无从下手。难怪不少孩子和家长面对这样的暑假作业题连称“晕”。 额外功课何其多 以前,全市统一的暑假作业只有薄薄的一本,其中包括了主科、副科等。但现在,除小学一年级以外,其余各个年级的暑假作业一律分成语文、数学和外语三册,尽管还是薄薄的几张纸,但售价却达到了10元。不过,在许多中小学生眼里,真正让人苦恼的倒不是全市统一的暑假作业本上的各种怪题,而是学校各科老师竞相制定的额外附加作业。以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暑假作业为例,市教委编制的统一作业,每天三门学科的习题总量,大多控制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内,但许多学校又会布置给学生每天一大叠抄写、作文和数学、外语习题。 读小学二年级的怡怡几乎每天伏案5小时,她向“陪读外公”叹苦经:“我做不动了,让我出去玩一会儿吧。”却少有奏效的时候。外公也很无奈:“我也想让她轻松过暑假,可是不盯着她,那么多功课就完不成了。”他拿出怡怡的暑期作业单,“你看,光作文就有7篇,字数在300字以上。7月都到头了,她刚挤出一篇,我们能不急吗?”怡怡的七道作文题俨然七个活动口号:“走进旋律世界、传承民族精神”、“寻找感动瞬间、加强生命教育”……乍一看连大人都不明就里,何况9岁的小孩。“小孩不懂这种‘官话’,到头来还是得家长代劳。我很奇怪,为什么不让小学生写一些贴近生活、更有生活情趣的作文呢?”怡怡外公说。 正宗作业成配角 当然,暑假里也有“轻松一族”。记者询问准高三学生小王暑假作业多不多,没想到,他两手一摊说,他们学校“没有布置暑假作业”,但老师在期末时留了一句话,让大家不寒而栗:“你们明年高考想考得好吗?要好的话,这个暑假一天也不能放松。” 由于初三、高三毕业班同学整个暑假几乎都要忙于补课或做各种习题集,因此,对于难度偏低、数量偏少的全市统一“正宗”暑假作业,同学们大多就抱着可做可不做或马虎应付的心态,将其当成“边角料”。为了到开学时能交差,有人就开始在网上寻求答案,或同学间互相抄袭一下。把学生从初二带进初三年级的姚老师说,市里统一的暑假作业,对毕业班学生来说,只是宴席上的“冷盆”,光吃“冷盆”怎么能填饱肚子?所以,学生必须老老实实按各科老师配制的“大菜”,按时按量吃饱、吃足、吃好。 本报记者 王蔚 实习生 吴洁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