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法治视窗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 目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保健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暑期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第B16版: 广 告
    
2007年7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假在家,让小囡别太“作”

马丹

  插图 孙绍波

  暑假已经过半,刚放假时的新鲜劲一过,玩够了的孩子开始感叹假期有些无聊。也许是少了朋友的陪伴,也许是因为天气太热不能在外面玩耍,闷在家里的孩子开始“作天作地”:要求多、不听话、老缠着父母——

  总给妈妈打电话  

  高一女生小吴在很多人眼里是个乖乖女:文静,听话,有礼貌。吴妈妈的同事常羡慕地说她养了个乖女儿。可这个乖女儿在吴妈妈眼里却有点“作”:最近放暑假在家,小吴就特别喜欢黏大人,缠着爸妈干这干那,连去书店买本书也一定要爸爸陪着。做做暑假作业,看看电视,小吴一个人在家有些无聊,每天总要给她的妈妈打至少四五通电话,内容大都是:天气热了要不要开空调、妈妈什么时候下班等。吴妈妈担心地说: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认为,太过依赖家长,是现在不少小孩的通病。家长往往只对孩子的学业要求较多,包办了孩子生活的其他方面。这样会使得孩子的性格养成不全面,而且过分依赖父母的人,长大后做事就不够决断,性格也会比较软弱。

  支招          

  良好性格的培养,家长应该从小抓起。不要因为学习能力强,就忽略孩子的情商发展。对于孩子的生活,家长不要过多干涉。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应多让孩子做决定,多问“你认为怎么样”、“你想怎样”。如果孩子说得对,家长就该放手让他去做,渐渐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挑三拣四要求多  

  和爱黏人的女生相比,男生自我主意更多。王先生最近为儿子的事特别头痛。儿子马上要升高三了,他放假在家总是挑三拣四,一会儿不想吃家里自己烧的饭菜非要出门上饭店,一会儿又说要用电脑,一会儿又说要出门见同学。“讲什么他都不爱听,总不见得打骂吧?再说了,马上升高三了,我也不想因为这些事影响他的情绪。”王先生无奈地摇摇头说,平时上课时儿子可没这么“作”,怎么一放假毛病全出来了。

  王裕如说,这类孩子属于典型的自我意识过强,在学校时,他不得不听老师的话,所以一放假,在家这个自由空间里,他不停地提出诸多要求的表现其实是自我成熟的过程,也是对学校压抑生活的逆反。“自我意思强的孩子,往往比较独立,这是好现象。但父母一定要适当约束,千万不要任这种自我膨胀,最后发展成固执。而且,自我意识过强的孩子,将来更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问题。”

  支招          

  家长要告诉孩子,自主也要遵守一定的原则:首先,自己可以做决定,但前提是不能妨碍别人的利益;其次,无论自己做了什么决定,都要把握好时间,比如上网,要适度、适时;最后,要学会和人协商。家长要提倡孩子自我管理,但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教孩子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本报记者 马丹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