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故事】 “东家们很少让我受气” |
昨天,记者在淮海路的一个小区里找到了刚从用户家里出来的赵阿姨。 1993年,为了快点儿还上1万多元的欠债,赵阿姨离开安徽老家去北京打工,1995年初来到上海,年底通过一个老乡介绍,开始在复兴西路一户人家做保姆,那年她32岁。 对于这些年薪水的变化,赵阿姨记得很清楚:“1995年我给人家当保姆,包吃包住做全天,一个月的收入是350元。那时工资没有明确的标准,和东家谈好多少就是多少。1997年以后才出现‘钟点工’这个称呼,我记得当时的工资标准是一小时3.3元,我在3户人家做,每天5个小时,一个月下来能拿490元。后来每小时工资涨到4元、5元、6.5元,现在最低是每小时8元了。” 眼下赵阿姨每天做7户人家,一周除了星期天休息外,一天至少要工作10个小时。记者问她:“8元一小时的标准,东家能接受吗?你对收入状况满意吗?”赵阿姨答道:“有两户人家一知道标准提高的消息就主动给我涨了工资,7月份我拿到2150元。这几天我已经和其他几家说了标准提高的事,他们基本都能接受,从下个月开始工资应该就能涨一些了。有个老乡和我在同一个小区做,每小时的工资是9元钱,听说虹桥那边的工资还要高一些。不过,我还是挺满意的,工作比较稳定,做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坐在中介所里等过工作。” “东家们素质都挺高的,很少让我受气。如果真有难相处的雇主,我不干就是了。这个工作就是冬天比较难受,经常在冷水里洗东西,手会裂开不少口子,很疼。” 赵阿姨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家在安徽有6亩地,种地每亩年收入大概1000元左右,而在上海除去租房、水电开销外,赵阿姨和老公每月的收入是3270元,辛苦两个月就能抵上在农村劳作一年了。 |